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8页(1374字)

(图1-33) 属香科。在全世界仅有1属1种,其在文献记载中已有几百年历史,从古到今一直被视为鱼中珍品,属浙江雁荡山五珍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中国、日本及韩国等地。日本本岛为其主要产地,北至北海道南部,南至琉球;我国则在北从鸭绿江,南到海南岛北部及台湾省的广大区域都有发现。香鱼是一种因有香味而得名的中小型淡水鱼类,一般体长不超过300毫米。其形体的最显着特征是口腔底膜呈褶膜状,其属名希腊文(pieco褶膜+glossus舌),亦此意。另外,它有一脂背鳍和上下颌牙齿似方突起状,长在唇皮上能活动。香鱼为一年生鱼类,在淡水及咸淡水水域中都有生存,可分为陆封型和降河洄游型两类。因香鱼鳞极细,无腥味,肉味香美,故在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区很受人们喜爱,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

图1-33 香鱼

香鱼喜生活在山溪清水中,以水底硅藻类为食,也食昆虫等;它生活水体的水温需在3℃以上,2℃以下其幼鱼即死亡,甚至4℃以下水温持续2个月其幼鱼也不能生存。所以它是温水性鱼类,不是冷水性鱼类,以15~25℃水温为最佳,甚至高达32℃水温若溶氧充裕也不会很快死亡。香鱼长大后需日照时间缩短和水温降到20℃以下,其卵巢方能迅速发育成熟,体背侧变成铁锈色,作降河洄游,到河下游浅沙砾处产卵,卵孵化时间约需10天。孵化时水温不能高于20℃,不然仔鱼畸形率增多。因此,水温降不到20℃以下的水体,香鱼仅能在该处生长而不能繁殖。产卵后亲鱼死亡,仔鱼孵出后暂生活在原处,到冬季则降到海边,待翌年春又溯河索食生长。香鱼的产卵期在北方较早;如在日本的北海道及东北部为9月,在日本南部九州西侧的鹿儿岛为11月;在中国山东约为9月,浙闽约为11~12月。香鱼在浙闽及广西大鱼体长可达211毫米,少数可达300毫米。对于香鱼地理分布的限制因子,除水温不能低于3℃外,现知夏季后光照缩短和水温降至20℃以下也为其主要限制因子。如果自7月开始用日光灯人为地延长光照时间,香鱼的生殖腺不能发育成熟,繁殖后的受精卵若水温不低于20℃,则孵出的仔鱼多畸形,不能正常生存。

尽管香鱼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很高,人们对香鱼的生活习性也早已熟悉,但迄今其渔业利用在国内仍处于原始状态,靠其天然生长繁殖。而在东部日本,香鱼被誉为“川鱼之王”,非常重视对其习性、人工繁殖、人工孵化、人工精养和引种放流、放流增殖及改善香鱼生长环境等,至少已研究了70多年,现已卓有成效。如于3~4月采捕天然体长40~50毫米、体重0.6~1克的香鱼苗,进行流水精养2.5~6个月,即养成体重30~80克的商品香鱼;另外,他们在河川中采取人工育苗而后放流增殖已推广30多县,使河川香鱼的年获量早已超过万吨。我国东部自渤海到南海,自鸭绿江到福建沿海河流,包括台湾省,甚至海南岛北部有许多河流,都可试行香鱼的引种放流、放流增殖和沿河流水精养;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及两广许多山溪及江河可能都较适宜,这样使我国香鱼的年产量达数万吨是十分可能的,届时我国人们所赞的雁山五珍之一——香鱼,也将成为寻常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