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54页(1946字)

(图1-37) 又名美洲大口鲈、加州鲈、大口黑鲈,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棘臀科、黑鲈属。该鱼自然分布范围在北纬25°~50°,西经70°~125°,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属温水性鱼类,系当地重要的游钓鱼种之一。我国台湾省于20世纪70年代由民间引进,已攻克了该鱼的繁殖技术;广东的深圳、佛山等地也于1983年相继繁殖成功。繁殖的鱼苗引种推广到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地养殖,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州鲈鱼肉质坚实,味道鲜美,且细骨少,营养价值高,在港澳地区认为食用该鱼对伤口愈合有特殊功效,故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加上易暂养及运输,可活体上市,因此十分畅销,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另外,加州鲈还可供游客垂钓,很受广大游钓者的喜爱,这对发展游钓渔业及旅游业很有帮助。加州鲈抗病力强,成长快,易起捕,个体大,适应性强、病害少;在池中可单养或鱼塘中混养,也适宜在网箱中高密度养殖,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显着,是优化、调整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高效渔业的重要养殖鱼类之一,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图1-37 加州鲈鱼

1.生活习性 加州鲈喜欢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底的清洁安静的水环境中,尤其是有水生植物分布及清澈有缓流水的水域中,如湖泊、河流的滞水区及池塘等。经人工养殖驯化,已能适应较为肥沃的水质,但要求是泥底及长有水生植物。加州鲈活动于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树枝丛中,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其性情较为温顺,不喜跳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惊吓。加州鲈属温水性鱼类,在2~34℃均能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12~30℃,属广温性鱼类。遍布美洲河川、湖泊,任何水域都能发现其踪影,可见生命力极强。10℃以上开始摄食,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28℃摄食量相对减少,生长也较慢,30℃时仍能摄食,20~25℃时食欲最佳。我国大部分地区可在室外自然越冬。加州鲈对水中溶解氧要求较高,最好在4毫克/升以上,当溶解氧在2毫克/升以下时,会出现浮头或死鱼现象,故养殖期间应采用流水或其他方法增氧。加州鲈以视觉摄食为主,养殖水深宜维持在1米以上,以淡绿色水色为好,透明度应在30厘米左右。

2.食性 加州鲈鱼是一种以强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性凶猛,具掠食性,喜捕食小鱼、昆虫等,摄食量较大。水温在25℃以上,幼鱼摄食量可达本身体重的50%,成鱼则达20%。另外,在3.5~12厘米的鱼种阶段,种内残食十分严重,故在培育苗种期间要及时筛选,分级饲养,提供充足、适口的饲料,这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关键。人工饲养,可投喂新鲜的切碎的小杂鱼,也可投喂家鱼等的苗种。但若在幼鱼期(体长5~6厘米)对其人工驯化,即可吞食浮性颗粒饲料。驯化鱼苗一般是采用敲打食台发出的声音吸引鱼,只需3~4次,鱼便会熟悉这种声音。在驯化间投饵应采取慢节奏,让鱼苗充分摄食饵料。但据研究,投喂配合饲料,加州鲈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州鲈鱼食量大,摄食旺盛,当水温过低或池水过于混浊及水面风浪过大,则会停止摄食。

3.生长 加州鲈的生长与食物的丰歉、水温的高低、饲料的质量、水质和放养密度等有密切关系,其中温度相对鱼体生长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当水温低于10℃就会停止生长。加州鲈相对其他鱼类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养至年底,能长到0.5~0.6千克而达到上市规格。经1年饲养,体重可达0.6~0.8千克。现已知最大的养殖个体重达9.7千克。食用鱼养殖周期以1~2年、体重0.5~1.25千克较为合适。

4.繁殖习性 加州鲈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如饲养状况好,1龄也可达性成熟,但也有的不到1龄的鱼也能产卵,不过这种卵质差并且量少,培苗成活率低。现已知雌鱼成熟最小个体为126克,体长为18.5厘米,怀卵量4208粒;雄鱼成熟最小个体体重为134克,体长为18.4厘米,精巢重1.5克。加州鲈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一般在3~5月,产卵盛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长江流域可延续至7月。产卵的适宜水温为18~26℃,以20~24℃为最好。如水温达不到17~20℃,则成熟亲鱼不会产卵。加州鲈为多次产卵型,体重1千克、成熟度较好的雌鱼怀卵4万~10万粒,每次产卵量不多,在1580~4280粒左右。卵黏性,但黏着力较弱。雄鱼有护巢的习性,刚孵出的鱼苗也由雄鱼守护,鱼苗在雄鱼护卫之下成长。雄鱼会等到鱼苗可以平游,长至3厘米左右,才离开巢穴觅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