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59页(12647字)

的病害是目前养鳗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阻力。要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必须要重视鳗鱼病害防治工作,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在预防上,消灭传染病的来源,切断传染和侵袭途径,提高鳗体抗病力,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一)鳗病的形成

鳗病的形成是由鳗鱼体、外界环境和病原三方面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鳗鱼的生活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水体生态平衡,那么病原体就不可能大量繁殖造成危害;如果鳗体健壮、有较强抗病力,机体对病原不敏感,鳗鱼就不会染病。鳗病发生的原因如下所示:

(二)鳗病的诊断与防治

1.鳗病的简易诊断法

(1)体表所见

体表有小白点……………………………………白点病、水霉病

体表有大白点………………………………………皮肤两极虫病

肌肉有凹凸状………………………………………………萎瘪病

下颚有出血点及小孔……………………………………锚头鳋病

下颚至腹部点状出血,用纸擦可见血迹…赤点病,连锁球菌病

肛门肿胀,肛门、肝脏、肾脏部分隆起或溃疡…………………………………………………………………爱德华氏赤鳍病

体表有直径约1厘米的肿胀或溃疡……………………鳗弧菌病

头部(有时在体表)有脓疱或溃疡…………………头部溃疡症

腹部肿胀或尾部擦伤,附着有黄白色的小黏块…………烂尾病

体色发白、腹部膨胀………………………………………腹水病

体色发白、鳃上出血………………………………………烂鳃病

体表黏液增多……………………………………………寄生虫病

腹部下陷,肌肉透明………………………………………鳃肾炎

体表附着白色絮状物………………………………………水霉病

体表(特别是腹部)带黄色……………………………………………………………………亚硝酸中毒症(正铁血红蛋白症)

(2)鳃上所见

鳃褪色,呈白色…………………………………烂鳃病、腹水病

鳃呈暗红色,出血……………………鳃肾炎,黏液细菌性鳃病

鳃丝损缺……………………………………………………烂鳃病

鳃片肥厚、粘连、棍棒化……烂鳃病、鳃肾炎、黏液细菌鳃病

鳃片内有小型寄生虫…………………………车轮虫病、白点病

鳃片内有大型寄生虫………………………指环虫病、三代虫病

鳃丝、鳃片有白色圆形虫………………………………两极虫病

鳃丝呈巧克力色……………………………………亚硝酸中毒症

2.鳗病的预防 鳗病的预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育好水质 保证鳗鱼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培育好微囊藻,控制水质不能太瘦或过肥,经常换水,尽量保持水体透明度适中,溶氧要稳定,控制水中氨、亚硝酸盐有害离子的含量。

(2)合理投饵 避免因鳗鱼暴食造成伤害,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3)定期消毒 针对细菌寄生虫的特点,定期用敌百虫等对池水进行消毒,每月至少1~2次。

(4)加强生态防治 如加温注水,加入光合细菌等有益生物,空腹换池等。

(三)鳗鱼常见病的防治

1.鳃肾病

【病因】 该病发生的原因目前未完全明确,据一些资料介绍,该病发生与一种过滤性病毒有关,有人认为是病毒性疾病。

【症状】 该病外表看不出有明显症状,鳃部肿大,鳃呈暗红色,鳃瓣肥厚、粘连,鳃叶出血,化验血浆检查,氯离子比健康鳗明显低下,该病流行时,可造成毁灭性死亡。

【预防及治疗方法】 该病使用抗生素药物基本无效。在发病初期投放食盐,使池水达到0.4%~0.7%的浓度有效。近海灌进海水也有效。在并发其他疾病时,应用其他药物兼治。

2.肝肾病

【病因】 该病又称爱德华氏病,由爱德华氏菌属的细菌引起。发病温度15℃,发病高峰温度25~30℃,是一种常见病害,而且较为严重。

【症状】 病菌侵袭部位为肝脏、肾脏,分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白仔、黑仔阶段肾脏型多见,成鳗阶段肝脏型居多。解剖可见肝脏肿大或溃烂,皮肤、肌肉溃疡穿孔,肾脏明显肿大坚实。

【预防及防治方法】

(1)白仔驯食阶段要彻底消毒,清洗丝蚯蚓

(2)定期用30毫升/米3的福尔林药浴。

(3)白仔阶段可降温至25℃以下,并尽量转投配合饲料。

(4)抗生素拌饵投喂,每吨鳗鱼30~50克,投喂5~7天。

(5)大蒜素、氟哌酸以每千克饵料3~5克药饵投喂,连续5~7天。

3.赤鳍病

【病因】 由嗜水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 病鳗皮肤、鳍充血、出血,明显发红,严重时发生溃烂,肝、脾肿大,死亡率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春、夏季节发生较严重。多发生于鳗种及成鳗。

【防治方法】

(1)清池时,彻底清除池底污泥,用30%~40%的石灰水向池底、池壁全面泼施,或用2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池塘5~7个小时。

(2)鳗种转池投放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3)发病池塘用25~3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将池塘泼洒消毒。

(4)给鳗鱼口服抗生素药物。每100千克重鱼体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2,6-二甲氧嘧啶15~20克拌饲,分2次投喂,连喂7~10天。

4.烂尾病

【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 表现为皮肤脱落、溃烂,可发生在尾部、胸部、嘴和颈部等处。患病鳗浮于水面游动无力。溃烂部位呈赤褐色,严重时尾鳍烂断,露出红色骨肉。一年间春、夏、秋三季发生较多,冬季较少。主要发生于黑仔和鳗种,100克以上的成鳗较少发生。

【防治方法】

(1)苗种选别、转运投放时应小心操作,防止皮肤损伤。过池投放时,应把病死鳗除去,防止病鳗带菌到新池。

(2)鳗苗转投新池前,要用2%~3%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

(3)用高锰酸钾3~5克/米3或福尔马林30~40毫升/米3+喹诺酮类药5~10克/米3+盐0.7%+蓝天使1.5克/米3,随后的巩固治疗可用鱼虾敌菌灵连用2~3天,内服药食用一个疗程,一般可彻底治愈。接着要注意水中藻类的培养,氧气要充足,操作要轻,不宜机械损伤鳗鱼。喂养的饲料配伍要充分合理,要添加一些提高免疫力的多种维生素与食盐、EM制剂,不滥用刺激性太大的药物。

5.肠炎病

【病因】 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发生往往是过食、饲料变质、投喂无规律、水质差和池水溶氧量低等诱因引起的。

【症状】 发生肠炎的鳗鱼食欲减少,下痢(在池水中可见胶冻样粪便),病死鳗肛门周围发红,腹腔发炎,并有恶臭,体表、鳍充血。多发生于中成鳗。

【防治方法】

(1)饲养过程应坚持“四定”投喂,加强水质管理,合理控制投放密度,增加增氧机的配套。

(2)在发病池塘,饲料量要适当减少,饲料中减少或停止加进鱼油。

(3)用土霉素、磺胺脒拌饲料内服效果很好。

6.水霉病

【病因】 由水霉菌引起,属真菌性病害。鳗体受伤或抵抗力降低时,容易感染。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容易发生。

【症状】 病鳗尾部、鳍以至躯干附着棉絮状的白色菌丝,皮肤分泌黏液明显增多。病鳗游动缓慢,食欲减少或拒食,最后衰竭死亡,幼鳗发病时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1)鳗苗选别时应仔细操作,尽量减少鳗体受伤。选别后转投新池时用0.1%~0.7%的盐水浸洗。特别在苗种越冬前选别更应注意。

(2)池塘定期消毒,用25~3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用0.1~0.2毫克/升亚甲基蓝泼洒池塘。

(3)把发病池塘水温提高到25℃以上,持续1周以上可治愈,此法效果很好。

(4)防止并发其他疾病,可用其他药物,预防方法同赤鳍病。

7.车轮虫病

【病因及症状】 由车轮虫寄生引起,属寄生虫病。车轮虫长期寄生于鳃、体表,吸食鳃及体表的表皮细胞,使鳗体表黏液分泌增加。被寄生的鳗鱼摄食不良,活力降低,易并发其他疾病。

【防治方法】 发病池塘用2毫克/升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反复多次。也可用0.2~0.4毫克/升的敌百虫溶液,25~3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的效果。彻底清池消毒也是预防车轮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8.指环虫病

【病因及症状】 病原为拟指环虫。外观无特殊症状,一般都寄生在鳃上,靠虫卵及幼虫传播。大量寄生时(低倍镜下每个视野有5~10个虫体),病鳗的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局部呈苍白色,呼吸困难,摄食迟钝,常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0.3~0.5毫克/升的敌百虫晶体全池泼洒,反复2~3次,每次间隔2~3天。

(2)30~5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3)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

9.凹凸病

【病因及症状】 病原体为匹里虫,是一种微孢子虫。寄生在鳗鱼的肌肉里,使两侧肌肉变形,呈不规则的凹凸。流行温度为15~30℃,5~50克的幼鳗易感染。

【防治方法】

(1)养殖池彻底消毒,病鳗挑拣出来深埋或烧毁,以防传染。

(2)每吨鳗鱼每天投喂烟曲霉素50克,连续20天。

10.两极虫病

【病因及症状】 病原体为两极虫,是一种黏孢子虫。主要感染鳗鱼皮肤,体表出现一些肉眼可见的白点状隆起,孢囊发育到一定时候自行破裂,皮肤创口出血,易感染其他疾病。

【防治方法】

(1)彻底进行养殖池消毒。

(2)用30~5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1周重复1次。

(3)升温至35℃,保持7~10天。

11.锚头鳋

【病因及症状】 由锚头鳋寄生于口腔或鳃壁引起。被寄生的鳗鱼口张不开,打开鳃或嘴时,可见锚头鳋体。鳗鱼食欲减少或拒食,鱼体消瘦,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1)清池,用石灰或敌百虫喷洒消毒。

(2)发病池塘用0.4毫克/升的敌百虫泼洒,每隔2天使用1次,连用3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药浴。

12.泛池

【病因及症状】 由于水中严重缺氧(溶氧低于0.35毫克/升)而造成鳗鱼浮头,并出现严重死亡,无论是室内养鳗还是露天池养鳗,管理不善都会发生“泛池”现象,危害极重。

【防治方法】

(1)经常换水,保持良好水质,露天池养鳗要控制浮游生物,不使其过量繁殖。

(2)配足增氧机,保证供电。

(3)备用一些化学增氧剂,以备急用。

13.细菌性烂鳃

【病因及症状】 引起鳗鱼细菌性烂鳃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有:由于寄生虫如纤毛虫、指环虫、拟指环虫感染鳃造成对鳃的损伤后,细菌继发性感染;原发性细菌感染,其病原体有嗜纤维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同样为条件致病菌,仅当环境条件适应其繁殖,鳗鱼体质下降入侵鱼体而造成烂鳃。鳗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高峰于春夏季高温季节,尤其当水温高于28℃以上时易发生。另外,季节更替、气候突变及养殖水环境剧变时易导致细菌性烂鳃病的暴发。

病鳗起始外观表现为鳃孔周围充血,胸鳍发红,轻压鳃部从鳃孔流出黏脏液,显微镜检查发现鳃丝黏液增生,部分黏液脱落,鳃丝顶部发黄,细胞排列紊乱;后鳃丝水肿,整条鳃丝溃烂,上皮细胞脱落,结构丧失。病鳗常于水流缓慢处池底静卧,或于增氧机附近池底静卧。由于细菌感染,内脏显示病症:一般肝脏、脾脏微肿充血,肠道发炎,肾水肿。

细菌性烂鳃病的处理,仍应以环境调节为主,辅以针对的药物,常规处理为调节水质理化指标,使之于鳗鱼所需相适应。如果病情不太严重,可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碘剂和络合铜处理;如果已感染大量细菌,鳃组织病变严重,则以土霉素或诺氟沙星等处理。抑制或杀灭病原菌后,为使损伤组织得以完全修复,仍应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环境中致病菌入侵未完全修复的鳃组织。同样,在治疗期间还应内服药品,以消除感染内脏的病原体,帮助鱼体迅速康复。

【防治方法】

(1)如果鳗鱼鳃部寄生有车轮虫时,可全池泼洒硫酸铜0.5克/米3和硫酸亚铁0.2克/米3合剂;鳗鱼鳃部寄生有指环虫时,可全池泼洒90%的晶体敌百虫0.3~0.5克/米3或欧虫灵0.4~ 0.5克/米3

(2)针对鳗鱼发生病害后,鳗鱼体质较差,鳗鱼靠边不活动,可在下午4:00~5:00沿池边按每667米2用维生素C250~300克+鳗旺精300克四周泼洒,连泼2天,1天1次。

(3)第一天上午全池泼洒降氨宁0.8~1.0克/米3,1个小时后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3~4克/米3+鳗神(开水泡3~4小时)2~3克/米3

(4)第二天上午再全池泼洒降氨宁0.8~1.0克/米31次,下午4:00左右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4~0.5克/米3或液体二氧化氯1~2毫升/米3

(5)第三天下午4:00左右再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4~0.5克/米3或液体二氧化氯1~2毫升/米3

(6)第五天上午全池泼洒益水宁0.8~1.0克/米3,以保持池水中的优势种群,减少换水量。

(7)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减少投饵量。同时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C、维生素E2克+复合免疫多糖1~2克+肠病宁5克+复方恩诺沙星1~2克,连投5~7天为一个疗程,病重隔天再重复一个疗程。

14.真菌性烂鳃

【病因及症状】 真菌病中危害鳗鱼最为严重的是鳃霉病。另外,在低温季节,由于烂鳃或鳃组织受机械、药物或环境突变等应激刺激后黏脏,所黏脏物易感染水霉,给鳗鱼带来严重的后果。

真菌病一般于相对低水温期易发生,真菌通过其游动孢子传播,对于正常的鳃组织,孢子无法感染,而仅当鳃受到寄生虫、机械等损伤后游动孢子方能感染。由于真菌以寄主组织为营养,因而对鳃组织的危害极大,严重感染者死亡率极高。当真菌感染时鳃组织损伤容易导致细菌的合并感染,当细菌与真菌合并感染时,生物间的相互竞争,导致相互抑制。患病鳗鱼呈烂鳃症状,但黏脏及鳃丝溃烂更严重,解剖可发现鳃丝红白相间,烂鳃严重。黏脏,轻刮黏脏处的脏物不易完全刮除,取黏脏处鳃丝观察可发现大量真菌菌丝,即可确诊。病鳗活动及其他症状同细菌性烂鳃。

由于真菌除外菌丝外还存在内菌丝,因而杀灭相对较困难。现常用杀真菌药品为染料类的亚甲基蓝;铜剂中的硫酸铜、蓝天使。但这些药品应于水中保持一定浓度及时间,浓度与时间还应于水温相对应。另外,在一定的盐分下,淡水真菌在药物的作用下更易死亡。因而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病原感染情况、水温和鱼体体质制定相应措施,亦可采用不同药品的互补作用进行处理。在本病的处理中,应当彻底杀灭真菌后方能进行细菌处理,这个原则一定要遵守。真菌的处理时间一般应达3天以上,如果不能完全确定,应持续1天左右,以避免错误判断而带来的危害。

15.鳗居线虫病

【病因及症状】 一般寄生在鳗鱼鳔内,吸取鳗鱼的血液为生,造成鳔壁发炎充血。病鱼活动异常、离群,有时头朝上,在水面游动。此虫寄生数量多时鱼鳔显着肿大,以至于使腹部胀大,病鱼摄食差,消瘦而死亡。甚至因寄生数量过多,导致鳔破裂,虫体进入体腔,从肛门爬出体外。在南方,此病全年发生,以6~9月为多发。从鳗苗到成鳗均有寄生,尤在100克以上的鳗鱼寄生率较高。

【防治方法】

(1)每667米2池塘(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各10~12.5千克,切碎熬汁成12~25千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

(2)按每50千克鱼用石榴皮50克、槟榔30克,共同碾碎成细粉,拌匀于5千克饲料中投喂,连喂3~5天。

(3)每50千克鱼用贯众160克、荆介50克、苏梗30克、苦楝树根皮50克,加入相当于药量2倍的水煎至原有水量的一半,倒出药汁,原药再重煎一次。2次药汁一起拌饲料投喂,连续6天。

(4)每50千克鱼用雷丸、贯众、槟榔、鹤虱各75克,大黄、甘草各50克,粉碎成细粉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天。

16.小瓜虫病

【病因及症状】 鳗鱼寄生小瓜虫病,在山区低温时易暴发流行,危害比较严重。当发现鳗鱼摄食下降、挂台、睡台增多,且对轻微惊动驱赶反应迟钝时,在鳗鱼表皮见到白点,或池水变浑浊等外观症状,大概可见小瓜虫病已发生。结合显微镜镜检,见到小瓜虫孢囊或大量成虫,从而得到确认。

【防治方法】

(1)升温至28~30℃,保持数日,对小瓜虫有抑制作用。然后用高锰酸钾3~4克/米3+敌百虫0.5~0.8克/米3,浸浴12~24小时,疗效显着。

(2)高锰酸钾3~5克/米3(4小时后洗池,部分换水),加水再用药,硫酸亚铁0.5克/米3+车轮必杀0.06克/米3浸浴18小时,效果显着。如有部分残虫,换水,解毒后重用1次,浸浴24小时可根治。

17.车轮虫 镜检确诊车轮虫病后,先用高锰酸钾1.5~4克/米3满水位浸浴3~4小时后,刷池排污20~30厘米,用:

(1)福尔马林30~50毫升/米3+敌百虫0.3~0.5克/米3,浸浴12~18小时;

(2)高锰酸钾1.5~3克/米3+敌百虫0.3~0.5克/米3,水浴12~24小时;

(3)高锰酸钾1.5~3克/米3+纤虫净0.3克/米3

(4)如果车轮虫、指环虫并发,用AEZ克虫王0.3克/米3+敌欧散0.5~0.8克/米3,浸浴36~72小时,可两虫并除;

(5)杀灭其他轮虫用方法(2)效果明显。

杀虫后一定要大换水,解毒、消炎也不可忽略。

18.中毒病 中毒症主要有锌中毒、农药中毒、水质中毒及鱼药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现象,这些中毒症在鳗鱼养殖中每年均有发生。

(1)锌中毒 白苗放养养至1~2周时,白苗出现食欲下降,在水面不安地逆水游泳或在水面乱蹿,抽搐游动,出现死苗增加,捞蹿游的苗于手心,苗呈抽搐状明显。查看热水管/蒸汽管等加温设备,发现镀锌管已氧化锈蚀处处可见。处理方案:①停食;②缓慢降温至22~23℃以下;③更换镀锌管、镀锌开关;④均匀泼洒生石灰水10~15克/米3,以沉淀过多的水溶性锌离子;⑤用小苏打15~20克/米3+葡萄糖5~10克/米3+净水剂(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10克/米3+鳗旺1.5克/米3,水浴处理,24小时1次,2~3次;或用解毒康0.8~1.2克/米3+电解维他3克/米3+鳗神3~5克/米3(滤渣泼洒)+葡萄糖5~10克/米3水浴,24小时1次,2~3次。然后缓慢升温至最佳状态,水温达28℃开始投喂经净化、杀菌消毒,并洗去抗生素的红虫和维生素添加剂。

(2)农药中毒 主要由农田用药导致,常见品种有米乐尔、益舒宝、甲胺磷和溴氰菊酯等,这些农药性质比较稳定,因而一旦污染养殖水域,将直接导致鳗鱼中毒。另外,农药对鳗鱼的毒性随水温、水质酸碱性等而异。中毒突发性强,轻度中毒鳗鱼主要表现为体色变浅、活动异常(如蹿游)、鳃丝充血和肌肉痉挛,严重时鳗鱼蹿游严重,体力下降,大量集中到排污箱,体色严重变浅甚至变白,除外部症状外,肝脏外观黄色,肠道轻度发炎。一般首先发生于小规格鳗鱼,主要凭体色改变、活动异常及肌肉痉挛等主要症状及农田用药情况综合判断,农药中毒具显着的时节性,因而及时发现,作出正确判断,将对及时解救起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条件者首先改为使用未污染水源,其次对中毒鳗进行解毒,如果无其他水源,应首先关闭污染水源,不再进水。解毒方法:盐0.3%~0.7%十碘解磷啶3~5克/米3或硫酸阿托品20~25片/吨水+电解维他3克/米3+维生素B610~15片/米3水,如发现胆囊肿大厉害,应添加消旋山莨菪碱15片/米3,效果更佳。内服:每千克饲料拌入板蓝根3克+穿心莲5克+甘草3克+车前草6克+茵陈6克+山楂6克+金银花6克+鬼针草10~30克+黄芪8克+白毛藤6克,连服5~7天。

(3)水质中毒 由于长期高温、干旱、缺水,鳗鱼摄食旺盛、水量不足、交换少、排泄物多而引起水质过肥,引起倒水、死鳗剧增,甚至全池死光,经济损失惨重。

发病池塘水面漂浮着成片的黄褐色藻类尸体及一层光亮的反光油状膜,空气中腥臭味很浓,池塘水色变清或变土黄色混浊状,死鳗、靠边鳗鱼数量多。捞取半死不活的病鳗检查,鳗鱼呈红鳍、烂鳃状,刮取黏液,未见寄生虫,脱黏严重,鳗鱼身上外表呈花状的一节白、一节黑的症状,肝胆病变,肠道充血、腐烂,未见食物内含物,烂鳃症状明显,镜检到的寄生虫不多,且虫体活力不强,甚至部分已自然死亡,应为水质中毒所致。鳃丝部分腐烂,污物多、血窦多,鳃丝部分腐烂缺刻,呈现软骨裸露。在裸露软骨处,还可见众多轮虫类的钟形虫、异足轮虫等寄生虫,活动侵蚀鳗鳃部,轻压鳃部,流出大量脓液。有的可查到寄生霉状菌丝体,处于鳃片表层细胞增生隆起包被的孢子囊等。

当发生水质中毒时,应立刻大换水,以排去、捞除漂浮在水面上过多的藻类尸体及底质发臭的污水,并及时捞除死鳗。

在精养池塘,当看到部分鳗鱼逆水游泳,沿堤边蹦跳时,即先大换水,后再施以高锰酸钾3~5克/米3+敌百虫0.3~0.5克/米3+小苏打30~40克/米3,浸浴1~4小时后即大排水,再加水均匀泼洒水质解毒剂:净化剂+鳗神等防病消炎,可解救大部分的中毒鳗鱼。

在土池发生此病症时,除加、换水之外,可均匀泼洒亚硝氨降解剂1~2克/米3十高锰酸钾1.2~2.5克/米3+亚甲基蓝1.5~2克/米3+解毒康0.8克/米3,可减轻中毒症状。但首先还是捞起出售或把剩下的小规格不能出售的鳗鱼,放至精养池中用食盐0.3%~0.7%+亚甲基蓝1.5克/米3+维生素C5克/米3等予以浸泡消毒1~2次后,再用高锰酸钾1.2~2.5克/米3+某种抗生素予以消炎解毒。

(4)鱼药中毒 主要有重金属类药物,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有机磷、溴氰菊酯类驱虫剂,如敌百虫、马速展、克虫王等;咪唑类药,如甲苯咪唑、阿苯哒唑等;另外,含氯制剂、染料类药物亚甲基蓝及一些抗菌抑菌药物。

养殖中常见的有甲苯咪唑中毒,这主要是由于在使用时没有综合考虑甲苯咪唑毒性与水温的关系、鱼体规格对甲苯咪唑耐受力等因素所导致。因而在鳗鱼养殖中,应充分考虑药品的使用浓度与鱼体体质、规格、品种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药品作用效果,对鳗鱼毒性等因素的相关作用。大多数药品均有相应的解毒药品,如重金属可用络合剂EDTA、海中宝,含氯剂可用硫代硫酸钠等,但有些药品无相应解毒剂,仅能从去除中毒源,调整环境条件,提高鱼体体能角度,帮助鱼体自行恢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