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培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32页(3588字)
大口鲇水花鱼苗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后,鱼体已增长了数百倍,如仍留在原鱼苗池培育,密度过大,易暴发疾病,将严重影响其继续生长和鱼种的出池率;但如直接将其放入各类水体进行成鱼养殖,又因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捕食能力和防御敌害的能力都还不强,养成率极低,因此需要进一步把它们培育成8~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该阶段的生长指标为:出池率达60%以上,且鱼种的体质强壮、大小规格一致。
(一)培育方法 利用池塘、湖汊、库湾、网箱、稻田、坑凼等水体培育大规格鱼种均能获得成功。目前生产上是以池塘培育为主,它亦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成败关键是想方设法减少同类间的互残现象。为此,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功的方法——分级培育法。
1.鱼种培育池 选用面积100~1000平方米、水深1米以上、底部平坦的水泥池或硬质泥底池为精养池;面积667~2000平方米的土池可作粗养池。与鱼苗培育池的要求一样,鱼种池也必须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放鱼前严格进行清整消毒。
2.分级放养鱼种 精养池的夏花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尾。饲养7~10天左右,当池内鱼种多数达5厘米长时,便清池过筛,按大小分两级分池放养,此时大鱼的放养密度降低为每平方米20~40尾(如转入网箱培育,每平方米可为300~500尾);当池内鱼种多数达8厘米时,又一次清池过筛,再度按大小分级放养,此时大鱼种的放养密度再降,每平方米15~20尾(网箱为200~300尾)。待鱼种长到10厘米长时,即可放入各类水体进行成鱼养殖。
粗养池由于面积较大,一般难以做到彻底清池过筛和分级培育,故大多采用直养法,即适当减少夏花鱼种的放养量,以每平方米15~20尾的密度(相当于667平方米放10000尾左右)投放,一直培育到8~10厘米的规格才出塘,中间不分筛、不分池。实践证明,此法虽然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效果不怎么理想,但在广阔的农村,仍不失是现阶段解决大规格鱼种供不应求矛盾的途径之一。
需特别强调的是,清池过筛工作一定要认真彻底,否则,只要少量大规格鱼种混在小规格鱼群里,将会伤害无数的小鱼种。另外,鱼种培育阶段是大口鲇一生中互相残食最厉害的时期,全长3.6厘米的鱼种能吞食全长2.4厘米的同类,1尾全长4.7厘米的鱼种能在2小时内咬伤3尾并吞食另一尾全长达3.2厘米的同类。减少其残食的关键措施,一是要喂足喜食的适口饵料,让它们吃饱吃好;二是适时清池过筛、分规格分池放养、逐级稀疏培育。
近年还试验成功了“稀养速成、两茬鱼种培育新法”,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都可以推广。具体做法是:第一茬,力争放早苗,实行稀放,每平方米100~150尾,当鱼体全长达8厘米左右的出池规格时,全部起水;原塘经清塘消毒后(用强氯精或漂白粉清塘,不能用生石灰),再放养晚苗,密度为每平方米100~150尾,进行第二茬鱼种培育。
3.鱼种饲料 为了满足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大口鲇的需要,生产上大都是在鱼种全长达5厘米以前继续投喂水蚯蚓等鲜活饵料,达5厘米左右时开始转食,即改喂人工配合饲料。转食初期,必须投喂专门的转食饲料,也就是添加了诱食剂的人工配合饲料,该饲料的基础成分有鱼粉、蚕蛹、酵母、饼粕、面粉等,诱食剂有天然物与化工产品两类,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的效果均好。农村中最易获得的诱食剂有杂鱼糜、鱼虾糜、畜(禽)肝糜、鹅鸭蛋等。整个转食过程仅需5~7天即可完成,之后便改喂不加诱食剂的鱼种饲料。大口鲇鱼种饲料的营养要求是:粗蛋白质42%~45%、粗脂肪4%~8%、糖20%~30%、粗纤维3%~5%。下面介绍2个鱼种饲料的配方供参考(表2-19、表2-20)。
表2-19 大口鲇鱼种饲料配方一*
*该配方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46%~47%。
表2-20 大口鲇鱼种饲料配方二*
*该配方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42%~45%。
群众中有用鲜猪血、蚕蛹粉等作饲料来培育鱼种的,有用杂鱼肉浆掺和麦麸等做成食物团来培育鱼种的,也有用适口的家鱼苗种来培育鱼种的,虽然均获得了成功,但这些方法只适于小面积饲养,其优点是就地取材、简便易行、投资小。缺点是出池率不高、鱼种规格不整齐,又未经过转食驯化,在成鱼饲养时不吃配合饲料,哪有那么多的鲜活饵料作保障。
(二)饲养管理
1.坚持“四定”投饲法则
(1)定时投饲 水蚤、水蚯蚓及适口饵料鱼等活饵,最好每天投喂1~2次,也可在保证培育池池水不缺氧的前提下,一次性适当多投些,因而可隔天或几天投饲1次。在转食驯化阶段,第1~2天可在上、下午定时各少量投饲1次,第3~6天应增加到日投饲3~4次。之后(包括下述的成鱼饲养阶段)日投饲2次即可,这是因为大口鲇有一个可膨大的胃,一次饱食后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营养供给。
(2)定点投饲 可养成大口鲇在一定位置取食的习惯,应当从转食驯化时就开始设置“饲料台”培养其上台取食的习惯。饲料台多用竹筛、内衬25~40目的聚乙烯纱窗布或其他材料做成,通常一个60平方米的鱼池设1~2个饲料台,一个670~2000平方米的鱼池设6~10个饲料台。投饲时,边敲击池埂或饲料桶,发出声响,边将饲料缓缓投入,逐步使鱼形成条件反射,就会闻声即争先恐后上台抢食。饲料台还应不时稍稍挪动一下位置,否则会因残饲、鱼粪的堆积腐臭影响鱼的摄食。原放饲料台的地方,最好用生石灰或强氯精等消毒处理。
(3)定质投饲 一定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除不能用霉烂、变质原料加工成饲料,也不能喂霉变饲料外,必须按照大口鲇鱼种的营养需要配制饲料;其次,所用饲料要精细加工,以达到改善其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扩大原料的可利用范围、又便于贮存等目的。
(4)定量投饲 基本要求是掌握鱼的摄食量,不使其饥饿,也不让它过饱。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下的大口鲇将会本能地相互残食。大口鲇的日投饲量与鱼的规格、水温、溶氧、饲料质量等因素有关,饲养者可参考投饲率计算,也可凭经验掌握;如水质好、天气晴、摄食旺时可适当多喂;如天气不正常,则应少喂甚至停喂;炎夏高温,白天少喂傍晚多喂。总之,可以每次投饲后在1小时内基本吃完为标准来掌握。
2.加强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池,天气突变时还应增加夜间巡池次数;做好鱼池的清洁卫生工作;注意防止洪涝灾害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适时加注新水;坚持每天洗晒饲料台,如有残饲,必须倒在别处,不能洗刷在原池里,以免败坏水质。每隔半个月左右,用生石灰等对放置饲料台的地方严格消毒;按生产要求及时清池,将鱼种过筛、分级稀养;积极防治病害。
(三)大口鲇苗种的运输 生产上常用的包装运输方法是以塑料鱼苗袋装鱼、充氧后车运或空运。苗种的装运量与它的规格、水温、运距等因素有关。实践表明,4~6月装运大口鲇苗种(气温22~28℃、水温21~27℃)能确保在10~16小时的运距内,成活率达90%以上的装载密度大致为:3~4日龄的水花鱼苗,每袋(70厘米×40厘米)装0.5万~2万尾;全长2厘米左右的乌仔1000~1500尾;全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700~1000尾;全长5厘米的鱼种100~200尾;全长8~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30~50尾。为了不让运输途中苗种袋内的水温升得太高,可将苗种袋装在订做的纸箱里,这样可避免阳光直射。如在箱内另袋装冰,则能确保前几小时袋内水温基本上不上升。
大口鲇苗种都很贪食,故在装袋前一定要停食,并在捆箱里吊养数小时,使其排尽粪便。在运输途中,如发现袋内水变浑浊、呈乳白色,应立即换水,否则将面临苗种全部死亡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