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细胞浆内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s)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肿瘤病理鉴别诊断手册》第23页(1672字)

在许多肿瘤的瘤细胞内,可见有不同形态的颗粒,它是肿瘤分类的重要标记,对诊断某些肿瘤具有决定性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经分泌颗粒(neuro-secretory granules) 亦称致密核心颗粒(dense core granules):一般为有界膜包绕的圆形颗粒,界膜内有一亮晕,内容物有电子致密核心,大小不等,直径为80~600nm。有时亦可呈多形性,此种颗粒可见于从神经嵴发生的各种肿瘤,即APUD系统的肿瘤。如呼吸道及胃肠道的类癌、小细胞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皮肤的Merkel细胞瘤等。

2.电子致密酶原颗粒(electron-dense zymogen granules) 较大,直径1~2μm,有界膜,电子密度高。此种颗粒可见于胰腺的腺泡细胞癌及胃的主细胞发生的肿瘤。用戊醛固定的标本,酶原颗粒保存很好。

3.粘液颗粒(mucin granules) 为粘液上皮细胞起源的肿瘤之标志。其特征是较大而空淡的颗粒,中等电子密度,呈均质状或网状结构,有时含有电子致密核心,颗粒外无界膜包绕。此种颗粒可见于胃肠道印戒细胞癌、肺粘液细胞癌等。

4.内分泌肿瘤颗粒 内分泌腺发生的肿瘤,常含有内分泌颗粒,其形态与正常细胞者几乎一致,并产生特殊的内分泌产物。一般来说,难以从颗粒的形态上区分其内分泌物的性质。但有些颗粒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1)大而致密的有角颗粒(large dense angulated granules):存在于致密颗粒催乳素细胞腺瘤。

(2)双核心颗粒(double-core granules):见于胰腺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

(3)结晶核心颗粒(crystalline core granules):为胰岛素瘤(insulinoma)的特征性颗粒。

(4)空晕颗粒(halo granules):颗粒的核心偏位,界膜内有较大空隙。此种颗粒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产生正肾上腺素之内分泌颗粒。

上述各种颗粒,如形态不正常,则无诊断意义。

最近,对大胃泌素细胞颗粒正常发展的研究揭示,可能对此类肿瘤中存在的不典型颗粒做出说明。Hakanson等(1982)发现,胃泌素细胞颗粒的发展过程是:较小的电子致密前颗粒(progranules)变为中间型颗粒,再转变为大的电子透明成熟颗粒,即前颗粒含前激素,中间型颗粒相当于前激素向激素转变,成熟颗粒主要含激素。一般来说,活动性胃泌素细胞前颗粒所占比例大,且显示较成熟颗粒强的免疫反应性;而静止的胃泌素细胞则成熟颗粒多。故有些胃泌素瘤主要含不成熟的小致密颗粒,反映其代谢活性未受抑制,而是胃泌素迅速合成,并不断包裹及胞吐。

正常胰腺的β细胞也有类似情况。在胰岛素瘤,颗粒形态的变化可能是一种“左移”现象,如同白血病性粒细胞所见一样。即胰岛素瘤细胞主要含不成熟的颗粒。

值得强调的是,颗粒稀疏的内分泌肿瘤,其内分泌活性一般较颗粒密集者为强。Llody测得2例密集颗粒的催乳素细胞腺瘤仅有轻微的内分泌活性;相反,稀疏颗粒者具有高的内分泌活性。电镜下,瘤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明显,RER丰富,核大,核仁明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