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172页(3608字)
【概念】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晚期表现,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肝脏弥漫性纤维化、肝细胞再生、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后者以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或长期酗酒等病史;②消瘦、食欲不振、腹胀及乏力,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与贫血;③有肝掌、蜘蛛痣,部分患者出现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有腹水者腹水征阳性;④晚期常有各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特别是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衰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实验室检查①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常减少;②肝功能试验异常:血清转氨酶增高,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胆固醇值低于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③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④腹水化验为漏出液;⑤内窥镜与X线钡餐造影可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⑥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呈锯齿状改变,内部回声增强,门静脉增宽,脾脏肿大,可以发现少量腹水。
3.病理诊断 肝脏变形,体积缩小,质地变硬,外观棕黄色或灰褐色,表面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学改变为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假小叶形成。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卧床休息为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低盐饮食。
(2)肝硬化的病因治疗:有明确病因,特别是有治疗适应证者,应给予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戒酒等。
(3)药物治疗:①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②腹水患者限制钠、水的摄入,利尿及支持治疗;③保肝治疗,给予口服或静滴保肝药物,参照本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特别是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肝肾综合征。
(5)营养支持治疗:肝硬化患者都存在低蛋白血症与明显的营养不良,因而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间断输入白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乳等。
(6)外科手术治疗:对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伴脾大、脾功能亢进者,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补液方法】
1.一般治疗10% GS200ml,ATP40mg,辅酶A100单位,葡醛内酯(肝泰乐)1g,肌苷1g,维生素C2g,维生素B6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2.营养支持①复方氨基酸250ml或支链氨基酸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②新鲜血浆200ml,间断静脉滴注。
3.腹水患者的输液治疗①每日液体总入量限制在1500ml以内,补入的液体以10%的GS为主,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不输入含钠盐的液体。②注意钾盐的补入。③白蛋白10g,静脉滴注,每周1~3次;在大量放腹水时,可给予白蛋白20~40g。④呋塞米(速尿)20~40mg,静脉注射,适用于口服利尿剂未起效时或间断合用;⑤呋塞米(速尿)20~40mg,多巴胺40~60mg,腹腔内注射。
4.自发性腹膜炎 应及早、足量静脉滴注抗生素,可选用下列药物之一或2~3种联合用药。①氨苄西林6~8g,10% GS200ml,每日1次;②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6~8g,10% GS200ml,每日1次;⑥头孢哌酮2g,10% GS200ml,每日1~2次;⑦头孢他啶1~2g,10% GS200ml,每日1~2次。亦可先用氨苄西林2~4g,稀释后腹腔内注射。或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抗生素疗程一般为2周。
5.肝肾综合征的输液治疗①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量出为入,每日液体入量限制在700~1000ml以内;②扩容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白蛋白10~20g,静脉滴注;③多巴胺20mg,10%GS200ml,缓慢静脉滴注;④稀释性低钠血症,血钠低于120mmol/L,3%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⑤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日1~2次。
6.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1)低钾血症:补钾总量视血清钾而定,每日可给予4~6g或更多,原则上经口服与静脉滴注补给,静脉滴注3~5d后,改口服补给。常用钾盐制剂有以下几种:①10%氯化钾最常用,20~30ml加入10% GS1000ml中滴注。②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30ml,10% GS300ml,缓慢静脉滴注。适合于伴黄疸的低血钾患者。③1.5%谷氨酸钾注射液20~40ml,10%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适用于伴肝昏迷及酸中毒的患者。④25%硫酸镁注射液10ml,10% GS200ml,静脉滴注。适合于伴低血镁的患者,并有助于低血钾的恢复。
(2)高钾血症:可选用下列药物:①呋塞米(速尿)20~40mg静脉注射;②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10~20ml,静脉注射,可重复使用;③10% GS500ml,胰岛素12单位,静脉滴注;④5%碳酸氢钠60~100ml,静脉注射,随后可用100~200ml,缓慢静脉滴注。
(3)低钠血症:①稀释性低钠血症,每日液体入量不超过700~1000ml;②血钠低于120mmol/L,3%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③25%硫酸镁10ml,10% GS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合于伴低血镁的患者,并有助于血钠的恢复。
(4)代谢性碱中毒:①避免使用谷氨酸钠(钾)以加重碱中毒;②每日经静脉滴注与口服补给氯化钾6~10g;③精氨酸10g,10% GS5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2次;维生素C10g,静脉滴注,每日1~2次。
7.保肝治疗 参见本章“急性病毒性肝炎”。
8.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处理 参照本章“上消化道出血”与“肝性脑病”。
【注意事项】
肝硬化患者对钠、水的耐受性差,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限制钠、水的摄入是一基本的治疗原则。在无失血性休克、明显的低血钠等情况下,原则上不输入含钠液体。
长期进食减少,利尿及输入葡萄糖液等因素,容易导致低钾血症,以及并发代谢性碱中毒并可诱发肝性脑病。因而应在整个病程中预防和纠正低血钾,为减少液体入量,应注意经口服补钾。
高渗盐水仅用于明显的低钠血症患者,在输注过程中,要注意由于对钠、水耐受性降低而出现的不适,如腹水的急剧增加等。
对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各种并发症的治疗,而硬化的病理改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肝硬化治疗有效,表现为一般情况好转,腹水消失及各种并发症的痊愈。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是各种严重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死亡率极高,特别是与其他并发症同时发生时。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在10%以上。自发性腹膜炎由于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其死亡率较前明显下降。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直接导致死亡几率不高,但往往由于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其他严重并发症而影响预后。避免各种严重并发症的诱因,及早发现与积极有效的治疗是目前降低死亡率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