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176页(1715字)

【概念】

原发性肝癌是来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部分患者有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病史或其他慢性肝病史;相当多的患者有明确的肝硬化病史。②肝区疼痛、腹胀、消瘦,或原有肝病病情加重。③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及恶病质等。④肝脏肿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肝区可闻及血管杂音。部分患者可有脾大、腹水等。⑤晚期患者往往并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结节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2.实验室检查①甲胎蛋白(AFP)在70%~80%的患者检测为阳性;定量检测AFP大于500μg/L持续4周,或在200μg/L以上持续8周,或AFP血浓度持续升高可以确诊;有条件时可测定AFP的异质体。②其他肿瘤标志物阳性,如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同工酶Ⅱ增高,异常凝血酶原、α-L-岩藻糖苷酶等也可不同程度地增高,但其特异性均不如AFP。目前认为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③超声波检查:可以显示2cm以上的病灶,适合于慢性肝病、高危患者的普查;彩色多普勒可以显示病灶血流改变,有利于鉴别诊断。④CT扫描可以显示2cm以上病灶,同时进行肝动脉造影(CTA)可以显示1cm以下病灶。⑤数字减影肝血管造影可以显示1.5cm的病灶,并可同时行介入治疗。⑥磁共振成像(MRI)也常用于肝癌的诊断。⑦肝穿刺活检:在超声波引导下行病灶活组织穿刺或针吸细胞学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⑧腹腔镜可以对部分原发性肝癌进行观察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3.病理诊断 大体形态可分为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及小癌型;组织学肝细胞肝癌占90%以上,其他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或混合型。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病变局限在一叶或半肝,又无手术禁忌证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2)放射介入治疗:即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有肯定的疗效,部分患者经治疗瘤体缩小后,可行手术切除。常用药物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卡铂等。

(3)超声下介入治疗: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向瘤体内直接注射无水乙醇,对较小的肝癌效果较好;也可以用于较大体积的肝癌。

(4)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不敏感,近年经改进后疗效有所提高。

(5)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原发性肝癌不敏感,因而一般不用于全身化疗;化疗药物仅用于肝动脉栓塞化疗。

(6)并发症的防治:原发性肝癌常常死于各种并发症,因而应积极防治,可参见本章有关章节。

(7)其他治疗:包括生物、免疫制剂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补液方法】

补液治疗主要用于营养支持和治疗并发症。参见本章“肝硬化”。

【注意事项】

原发性肝癌常常并发肝硬化,并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而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特殊治疗的同时,对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十分重要,多数患者是死于肝硬化的并发症。

原发性肝癌治疗痊愈为病灶的切除或消失;有效为病灶的缩小,并发症的好转。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别是手术彻底切除者,5年生存率较高;并发肝硬化或有肝外转移者预后差,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癌结节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更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