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181页(2358字)

【概念】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及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性水肿型与出血坏死型。前者多见,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主要表现。后者少见,病情重,可有休克、腹膜炎等表现,病死率高。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急性发病,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腹胀与发热。重症患者常出现休克、消化道出血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②发病多以暴饮暴食或酗酒为诱因,或并发有胆道疾患病史;③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重症患者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腹水及上腹包块;④低钙抽搐,左侧腰部或脐周皮肤蓝紫色改变往往为坏死型胰腺炎的表现。

2.实验室检查①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达(10~25)×109/L;②血、尿淀粉酶增高;③血清脂肪酶超过1.5单位;④血清钙、钾降低,血清白蛋白降低;⑤血清三酰甘油、血糖增高;⑥B型超声波检查:水肿型可见胰腺均匀性肿大,出血坏死型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回声不均;⑦CT扫描对腹膜后病变比B型超声波更准确。

3.病理诊断①水肿型:胰腺水肿,体积增大;组织学可见间质水肿、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②坏死型:胰腺体积增大变硬,可见胰腺组织坏死及出血灶;组织学可见胰腺腺泡及脂肪组织坏死,血管坏死出血。

【治疗原则】

(1)轻症患者可禁饮食3d,腹部压痛消失后恢复低脂低蛋白流食。重症患者或呕吐明显者需行胃肠减压。

(2)抗休克及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

(3)抑制或减少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5)积极处理并发症。

(6)重症伴明显并发症或疑为坏死型胰腺炎者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补液方法】

1.补充水与电解质①平衡液或0.9% NS1000~1500ml,10% GS1500~2000ml,静脉滴注;②休克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静脉滴注;③每1000ml液体中加入10%氯化钾15~30ml;④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每日1~2次。

2.对症处理①休克、血压下降者,多巴胺60~100mg,阿拉明20~60mg,10% GS500ml,静脉滴注,每分钟15滴或根据血压调整滴数;②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阿托品0.5~1mg肌肉注射;③血糖增高者,液体中每4~6g葡萄糖加入普通胰岛素1单位。

3.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①阿托品0.5~1mg,肌肉注射,每6~8h用1次。②甲氰咪胍0.4~0.6g,静脉注射,每6~8h用1次;或奥美拉唑40mg,入小壶,每日1次。③奥曲肽(octreotide)0.1mg,皮下注射,每6~8h用1次;或0.3mg,10% GS500ml,每分钟10~15滴,缓慢滴注。④胰高血糖素1~2mg,10% GS500ml,静脉滴注,每6h用1次。⑤抑肽酶10万单位,10% GS2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⑥5-FU500mg,10% GS500ml,缓慢滴注,每日1次。

4.抗生素防治感染 可选用下列药物,静脉滴注。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6~8g,0.9% NS200ml,每日1次;②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4~6g,10% GS300ml,每日1次;③头孢哌酮1~2g,10% GS200ml,每日2次;④氧氟沙星0.4g,10% GS200ml,每日1次;⑤甲硝唑500mg,每日1~2次。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20~40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重症坏死型胰腺炎或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6.支持营养①新鲜血浆每日200~400ml,静脉滴注;②白蛋白每日10~20g,静脉滴注;③复方氨基酸,每日250~500ml,静脉滴注。

【注意事项】

急腹症患者,特别是怀疑重症胰腺炎患者,应及早禁食并给以补液。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血容量丧失,休克为多因素所致,应给以充足的液体。但在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或急性心功能衰竭时,应限制液体入量与输液速度。

急性胰胰腺炎治疗有效的表现为腹痛、恶心与呕吐等症状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以及各种并发症的缓解。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经治疗后病情多在1周内明显缓解或痊愈,预后良好。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可达20%~30%,经积极有效治疗数周才能恢复,并多遗留胰腺功能损伤或有慢性胰腺炎的表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