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206页(1562字)
【概念】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的慢性间质性炎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行或反复发生导致肾间质、肾盂、肾盏的损害和瘢痕形成,以至肾发生萎缩和出现肾功能不全,并以肾小管功能障碍较肾小球明显为特点。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可轻可重,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其后出现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②部分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反复发作,肾小管功能损害时可有夜尿增多。③当炎症损害肾实质时,可因肾缺血出现高血压,也可发生轻度水肿;若肾实质严重破坏,则会引起尿毒症。
2.实验室检查①尿常规可有蛋白、白细胞管型,尿沉渣白细胞数≥5个/高倍视野;②尿培养多次有细菌生长,菌落计数≥108/L(105/ml);③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和(或)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④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尿比重<1.015,酚红排泄率下降。
【治疗原则】
(1)积极寻找并消除易感因素。
(2)抗生素的应用: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肾盂肾炎处理;反复发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确定菌型,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或重新感染,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补液方法】
(1)抗生素的使用可参考急性肾盂肾炎,但注意选用敏感抗生素。
(2)10% GS150ml,5%碳酸氢钠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注意事项】
本病补液一般10~14d为1个疗程。在选用抗生素时,肾功能有损害者应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由于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多数学者主张联合用药,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可根据病情、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源来确定。碳酸氢钠通过碱化尿液,既可减轻尿路刺激征,又可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慢性肾盂肾炎复发是指治疗后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内复发,且致病菌和先前感染完全相同,此时应选用更恰当的药物治疗。疗程为2周。重新感染则是指尿菌转阴后,另一种与先前不同的致病菌侵入引起的感染,一般在尿菌转阴6周后再发,可按首次发作的方法处理。对于难治病例,根据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数种药物分为2~3组,轮流使用,每组药物用1个疗程,停药5~7d,然后开始下一组药物治疗,直至尿常规、尿细菌阴性为止,总疗程2~4个月。在2个疗程的间歇期可用口服药物维持。尿菌持续阳性或复发频繁者,可采用长疗程低剂量抑菌疗法,即于每晚睡前排尿后口服一次单剂量抗菌药物,剂量一般为每日剂量的1/3~2/3,可选用呋喃妥因(呋喃口旦啶)、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等,连续半年到1年,以控制复发。
慢性肾盂肾炎较难完全治愈,故必须注意选用有效的药物,恰当的疗程和长期追踪观察,才能治愈,但症状消失后仍可再次发作。炎症长期迁延不愈或急剧进行者则可发展为尿毒症。临床治愈标准为疗程完毕后症状消失、尿常规转阴、尿菌阴性,且停药后1周及4周尿细菌培养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