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473页(3010字)

【概念】

婴幼儿腹泻(fetal diarrheal diseases)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发病以夏秋季最为多见。临床上除腹泻、呕吐外,多可并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性肠炎:①好发于秋冬季;②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腹泻,水样便,每日数次或十余次,伴轻度呕吐;③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④粪便中可检出病毒颗粒。

(2)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①好发于夏季;②表现为发热、呕吐,大量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多伴有脱水酸中毒;③粪便培养多能检出致病菌。

(3)沙门氏菌感染:①以发热、腹泻为主要症状,热型常不规则,平均持续7~14d。②腹泻多顽固、难治,每日大便5~15次。粪便多样化为其特点,初为水样便,然后成粘液便、脓血便、血水便,均有腥臭味。③常伴脱水酸中毒。④腹胀较常见,病重时常伴有麻痹性肠梗阻。⑤败血症型:常早期出现中毒症状,热度高,可惊厥、昏迷,易并发休克、DIC与脑水肿。

(4)假膜性肠炎:①多有滥用抗生素或腹部手术史;②在用药后第2~9天或手术后5~20d发生高热、嗜睡、萎靡、谵妄;③腹泻粪便为黄稀便、水样便或水样粘液便,可有假膜脱落,少数为血便;④可伴有痉挛性腹痛,有时有压痛和反跳痛;⑤严重者并发脱水、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等。

2.辅助检查

(1)大便培养、电镜检查及病毒分离,可确定病原微生物。

(2)血生化检查:可判断脱水性质、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程度。

【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纠正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

【补液及治疗】

(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补液治疗更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关键。方法有2种。

1.口服补液 采用口服补液盐。

(1)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粉20g。以上成分溶于1000ml水中。

(2)张力:为2/3液。

(3)适应证:预防和治疗轻、中度脱水患者,无周围循环衰竭者。只用于补充累计损失和继续损失水电解质。

(4)补液方法:轻度脱水口服液量50~80ml/kg,中度脱水口服液量80~100ml/kg。于8~12h内将累计损失补足,脱水纠正后,余量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事项:①新生儿禁用;②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③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宜采用。

2.静脉补液 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的患儿,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急失快补、慢失少补、重酸另补的原则。

(1)第1天补液:

①总量:包括补充累计损失、继续损失、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②溶液种类:溶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比例应根据脱水性质分别选用。

等渗性脱水补1/2张液,即3∶2∶1液,1∶1液等;低渗性脱水补2/3张液,即4∶3∶2∶1液、2∶2∶1液;高渗性脱水补1/3张液,即:3∶1液。

③输液的速度:决定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量和速度,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扩容,见液体疗法。

④纠正酸中毒:补钾、补液,见液体疗法。

(2)第2天补液:经第一天补液后,脱水电解质紊乱已校正,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补钾、供热。可改用口服,腹泻仍频繁进食不适者仍需静脉补液。继续损失量为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生理需要量为60~80ml/kg的,用1/5张含钠液,这两部分液体相加于12~24h内均匀静滴。

(二)药物治疗

(1)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型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充分补液后多可自愈。对重症患者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2)粘液性、脓血便患者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用药48h后若不见好转,应考虑更换抗菌药物。

(3)假膜性肠炎患者,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应立即停用抗生素,选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或利福平口服。

(三)营养支持治疗

适用于较严重的病例和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有条件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

方案:10%脂肪乳剂每日2~3g/kg,复方结晶氨基酸每日2~2.5g/kg,葡萄糖每日12~15g/kg,加适量电解质及多种维生素,液体每日20~150ml/kg,热量每日60~106kJ/kg。总量在24h内均匀输入。

(四)其他治疗

(1)微生态调节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制剂。

(2)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腹泻。对于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宜与抗生素配伍使用。

(五)营养治疗

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因此进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禁食是有害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