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51页(2505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木丹、枝子、山栀子、黄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四川,以湖南产量大,浙江品质佳;河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亦产。9~11月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柄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药性】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应用】
1.用于热病发热。如热病邪在上焦气分,症见发热,胸闷懊,心烦失眠,常配豆豉同用,方如栀子豉汤;如实热火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配黄连、黄芩、大黄等同用,方如黄连解毒汤。
2.用于肝经实火诸证。如肝郁化火,胸胁胀闷疼痛,口苦苔黄,多配丹皮、柴胡、芍药等同用,方如丹栀逍遥丸;若小儿肝火郁热,夜卧不安,搐搦,脉沉实者,常配大黄、防风等同用,方如泻青丸;若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等同用,方如栀子汤。
3.用于胃中郁热,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热易饥,多配石膏、藿香等同用,方如泻黄散;如治胃热脘痛,可用栀子炒焦煎液,入生姜汁饮之。
4.用于肺热咳嗽,咽喉干痛,多配黄芩、桔梗等同用,方如栀连清肺汤。
5.用于湿热黄疸,血淋涩痛。治湿热蕴结肝胆而致的黄疸,常与茵陈、大黄或黄柏等同用,方如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现多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胆道疾病引起的黄疸;治湿热下注而致小便淋痛,血淋等,常配木通、滑石等同用。
6.用于血热吐衄,咯血,尿血。治血热妄行之吐衄,常与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同用,方如十灰散;治鼻衄,配生地同用,或栀子炒焦吹鼻;治肺热咯血,常配青黛、白茅根、诃子等同用;治尿血、血淋,配生地、小蓟、蒲黄等同用。
7.用于疮疡初期,丹毒,痔疮,外用可研末调敷;内服多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清热泻火多生用,止血多炒焦用。外用:适量,研末掺敷。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及胃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果实含栀子苷、都桷子苷、都桷子素1-龙胆双糖苷、山栀苷、栀子酮苷、都桷子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等,还含绿原酸、藏红花酸、藏红花素、熊果酸、芸香苷、D-甘露醇、β-谷甾醇、胆碱、叶黄素等。
2.药理作用 栀子提取物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使实验动物胆汁分泌增加;栀子所含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有泻下作用;煎剂和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栀子的降压作用部位在中枢,主要是加强了延脑副交感中枢紧张度所致;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及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小儿发热:用栀子9g,研碎,浸入70% 乙醇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浸液与适量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镍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于患儿的涌泉、内关穴位,纱布固定,次日取下。共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100% 。[中医杂志,1991,(12):32] ②冠心病:取栀子、桃仁各12g,共研成粉末,加炼蜜30g(或蛋清)调成糊状。将药摊于心前区,纱布固定。共治50例,经1疗程治疗后44例症状有好转,其中显效者22例,改善者22例。心电图显效者7例,改善者18列,25例无改变。[中级医刊,1981,(4):19]③ 各种疼痛:取大黄、栀子各10g,研末,以蓖麻油或液体石蜡加数滴75% 酒精调糊后敷患处,而后用纱布固定,治疗100例,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四川中医,1988,(1):11]④ 水肿型胰腺炎:用生大黄12~20g,生栀子 12g,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共治疗28例,结果治愈2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83]⑤ 婴幼儿腹泻:用生栀子捣如泥,加少量食盐混匀,外贴于手厥阴心包经荥穴劳宫上,外用纱布固定,每12小时调换,直至泻止。共治疗45例,12小时治愈25例,24小时内治愈17例,总有效率93.3% 。[中国社区医师,2002,(5):31]⑥ 产后外阴水肿:取栀子100g,磨碎后于白酒300ml中浸泡1天,局部消毒后外敷栀子酒浸润的无菌纱布。共治疗38例,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 。[湖北中医药杂志,2002,24(9):25]⑦ 软组织损伤:将栀子碾成粉末,加适量50% 酒精调成糊状,均匀抹在纱布上外敷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绷带固定,2天换药1次。共治疗65例,结果大多数1小时后即可见效,关节扭伤者2周治愈58例,占89.2% ;非关节部位挫伤者治疗4天治愈12例,占80.0%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35]
附药:焦栀子Jiaozhizi 本品为栀子的炮制加工品。取净栀子或碾碎,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面和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放凉即成“焦栀子”。焦栀子药性同栀子,功擅凉血止血,主要用于血热止血,尿血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