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152页(1822字)

【药物出处】:《珍珠囊》

【概述】本品又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为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东、甘肃、贵州等地。冬季挖出根部,除去须根及泥土,趁鲜抽出木心,晒干,即为“厚丹皮”;去外皮后,称“刮皮”。

【药性】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应用】

1.用于温病热入营血或热病后期。如温病热邪入营血,发热夜甚,口干,神昏谵语,发斑,吐衄,舌红绛,或血热妄行所致各种出血证,常与犀角、赤芍等同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若温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舌红,脉细数,或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又可与知母、鳖甲、青蒿等配伍,方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血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如瘀血痛经、闭经,常与桂枝、桃仁、茯苓等同用,方如桂枝茯苓丸;若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乳香、没药、苏木、血竭等配用。

3.用于肠痈,疮疡肿毒。如肠痈初起,少腹疼痛,脓未成者,常配大黄、芒硝、桃仁等同用,方如大黄牡丹皮汤;若热毒炽盛,痈疮肿毒,常与大黄、白芷、甘草等同用,方如将军散;若痔疮肿毒,常与槐角、地榆等配用。

4.用于肝火目赤肿痛,胃火牙龈疼痛。若肝郁化火所致目赤,头痛,胁肋疼痛,可配柴胡、山栀、白芍等同用,如加味逍遥散;治胃火牙龈肿疼,口气臭秽,常与升麻、生地黄、黄连等配伍,方如清胃散。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血热所致荨麻疹,宜配生地、地肤子、白鲜皮、蝉衣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清营、除蒸、消痈宜生用;凉血、止血宜炒用;活血散瘀宜酒炒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牡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原苷、牡丹酚新苷。亦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等。此外,还含挥发油、植物甾醇、苯甲酸、蔗糖、葡萄糖等。

2.药理作用 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对心肌缺血有轻度保护作用;牡丹酚及其糖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牡丹酚水提取物及芍药酚能抑制环氧化酶反应,使血栓A2的合成减少,从而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牡丹皮提取物对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和溶解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丹皮酚能防止应激所致的小溃疡,抑制大鼠的胃液分泌;牡丹酚有利尿作用,能使水、钠和氯的排泄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过敏性鼻炎:牡丹皮煎剂(牡丹皮干品1500g,蒸馏成2000ml乳白色溶液,装入滴瓶备用),每日3次滴鼻。治疗140例,结果显效36例,好转86例,总有效率为87.1% 。[湖南医药杂志,1983,(4):24]② 皮肤瘙痒症:肌注丹皮酚注射液4ml,每日2次。治疗34例,用药2星期症状无明显好转者作为无效。结果:治愈26例,好转4例,无效4例。未发现不良反应。[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6(2):103]③ 各种痛证:用5% 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每1ml含50mg,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用于各种手术后疼痛以及急性腰腿痛、风湿痛、胃及二十指肠溃疡痛、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痛、泌尿系结石痛、Ⅱ度烧伤疮面痛等132例,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中草药,1984,(10):2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