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21页(1226字)

【药物出处】:《陆川本草》

【概述】本品又名入地金、两边针、乌不踏、双面针。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根。主产于福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药性】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

【功效】行气活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应用】

1.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

2.用于胃痛,牙痛,咽喉疼痛,疝气疼痛,蛔厥腹痛,肋间神经痛。

3.用于疮痈肿毒,烫伤,毒咬伤。

此外,还可制成麻醉剂,用于局部麻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嗽;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现眩晕、腹痛、呕吐等症状。忌与酸性食物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根和根皮含光叶花椒碱、白屈菜红碱、异崖椒定碱、氯化光叶花椒酮碱、二氢光叶花椒碱、氧化白屈菜红碱、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去 N-甲基白屈菜红碱、6-甲氧基 5,6 二氢白屈菜红碱、茵芋碱等。根茎含香叶木苷。茎皮还含香豆精、甾醇等。

2.药理作用 两面针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其镇痛作用具有中枢性,与吗啡受体无关,但与脑内单胺类介质有关,镇痛机理可能与所含的光叶花椒碱有关;本品提取物 N-4腹腔注射可使小的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且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所含氯化光叶花椒碱和6 乙氧基白屈菜红碱有明显的强心作用;氯化光叶花椒碱对家还有降压作用;本品的多种生物碱有抗癌作用,如氯化光叶花椒碱即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在剂量为4mg/kg时对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109% 和36% ;乙醇提取物对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溃疡病:由两面针和山竹树皮制成溃疡丸(蜜丸,每丸重10g),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20~25天为1个疗程,服至溃疡愈合或瘢痕形成为止。共治疗各种溃疡60例,服药后溃疡愈合者47例,占78.3% ,无变化或未形成瘢痕者13例,占21.7% 。[中医杂志,1986,(2):3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