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24页(139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秦胶、大艽、西秦艽、萝卜艽。为胆科植物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 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根。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以甘肃产量最大,质量最好,东北、内蒙古、山西亦产;麻花秦艽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湖北等地;粗茎秦艽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小秦艽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及陕西等地。前三者按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秦艽”、“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秦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药性】味辛、苦,性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无论病之新久、偏寒偏热之痹证均可应用,但因其性偏寒,故尤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等热象偏盛者,多配伍防己、知母、忍冬藤等同用;若偏寒者,须配羌活、桂枝、附子等,方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不语,可配天麻、当归、川芎等同用,方如大秦艽汤。

3.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若阴虚骨蒸潮热,可与青蒿、鳖甲、知母、柴胡等合用,方如秦艽鳖甲散;若治小儿疳积发热,多配薄荷、甘草等,方如秦艽散。

4.用于湿热黄疸,多配茵陈、黄芩、茯苓等,方如秦艽散。

此外,秦艽与生地、槐花等配用,可治肠风下血、痔漏便秘;与升麻、防风等合用,可治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3~9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秦艽主要含三种生物碱,即秦艽生物碱甲(即龙胆碱)、乙(即龙胆次碱)、丙,以秦艽生物碱甲最多。另含挥发油及糖类。苦味成分为龙胆苦苷。

2.药理作用 秦艽乙醇浸剂和秦艽碱甲有明显抗炎消肿作用,秦艽碱甲于小热板法试验中有显着的镇痛作用;秦艽甲有显着的抗过敏和抗组胺作用;对皮肤真菌及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还有升高血糖、利尿等作用。

3.临床报道 预防牙拔除并发症:用秦艽、防己各等份,烘干,研末过筛,装胶囊服。每粒0.3g,术前半小时服2粒,术后6小时服1粒,共服3日。观察36例,有显着止痛消肿效果。[冶金医学,1987,(1):7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