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360页(1703字)

【药物出处】:《本草衍义补遗》

【概述】本品又名芦菔子、萝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anus sativus L.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春、夏季节角果充分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除去茎、叶,杂质,放干燥处。

【药性】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消食导滞,降气化痰。

【应用】

1.用于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泄泻,常配山楂、神曲、陈皮同用,方如保和丸。若食积兼有气虚者,配白术同用,方如大安丸。

2.用于痰壅气滞之喘咳痰多,胸闷,或兼有食积者,常与苏子、白芥子同用,方如三子养亲汤。

通常认为人参不宜与莱菔子同用,但气滞腹胀而又体弱者,二者可同用;如气虚引起的虚喘、虚胀,在用人参的同时,也常少佐莱菔子,使补而不腻。

此外,近年来莱菔子制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宜炒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无食积痰滞及中气虚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种子主要含芥子碱和脂肪油,油中含大量的芥酸及亚油酸、亚麻酸、菜子甾醇、莱菔素等,还含β-谷甾醇。

2.药理作用 莱菔素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有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莱菔子醇提取物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各种莱菔子不同炮制品均有增强离体回肠节律收缩的作用和抑制小白胃排空的作用;种子提出物-β-谷甾醇有一定的镇咳和祛痰作用,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3.临床报道 ①习惯性便秘:用莱菔子50g,旺火炒黄,分2次温水送服。共治疗67例,结果痊愈49例(73.1%),显效12例(17.9%),好转5例(7.4%),无效1例(1.5%)。[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455]② 手术后腹胀:取莱菔子250g,装入自制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家用微波炉(900W)中,用高火加热2~3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置患者脐周热敷。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1次。治疗60例,结果显效3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10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2361]③ 高血压病:莱菔子(治疗)组70例,利血平(对照)组20例。治疗组70例服用莱菔子片,每次5片(每片含生药5g),每日2次,个别患者每日3次;对照组20例服用利血平,每次0.25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 ;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 。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降压幅度治疗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下降均值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3):13]④ 老年高脂血症:将莱菔子炒至爆壳,研细末,日服3次,每次9克,餐后服,30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共治疗38例,治疗后血胆固醇下降率为38% ;甘油三酯下降率为50%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1):494]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用莱菔子50g,捣碎后加醋25ml,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隔日换药 1次。共治疗 80例,有效率为 98.3% 。[中医正骨,1990,(4):4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