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390页(1909字)
【药物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述】本品又名茹芦、茜根、活血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春、秋二季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药性】味苦,性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兼瘀血者尤宜。如治吐血、咯血,常配大蓟、白茅根、大黄等,方如十灰散;治衄血,多配乌梅、侧柏叶、血余炭等;治肠风下血,配荆芥炭、地榆、槐花等;治血尿,配蒲黄、小蓟、白茅根等。治崩漏,属血热者,配生地、大蓟、黄芩等;属瘀阻血溢者,配蒲黄、牡丹皮、血余炭等;属气虚不固者,可配黄芪、山茱萸、乌贼骨等,方如固冲汤。
2.用于瘀滞闭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风湿痹痛。治血瘀经闭,可单用茜草酒煎服,亦可与丹参、桃仁、红花等同用;治痛经不已,常配莪术、五灵脂、延胡索等同用;治跌仆损伤,瘀滞肿痛,常配三七、血竭、没药等同用;治痹痛日久,瘀滞经脉,可单味泡酒饮服,或配川芎、姜黄、独活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入丸、散,2~5g。炒炭用可加强止血作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茜草根含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异茜草素、大黄素甲醚等多种蒽醌衍生物,大叶茜草素、茜草内酯等多种萘醌衍生物;并含有具抗癌作用的环己肽RA-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ⅩⅢ、ⅩⅣ、ⅩⅤ、ⅩⅥ。另含有黑果茜草萜A、B等三萜化合物以及东莨菪素、脂肪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
2.药理作用 茜草根能缩短家兔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着;大叶茜草素对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粗提取物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之一为带芳香的酚羧酸苷;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剂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茜草根所含的环己肽类化合物有显着的抗癌作用;20% 茜草能防止实验性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尤其对碳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茜草提取物对麻醉犬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和部分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软组织损伤:取茜草根200g,川军100g,共锉粗末,布包煮20分钟,先洗,温后敷患部,冷后放置。可再次加热使用。共治300例,用药3~8天,痊愈260例,好转16例,无效2例,不明者 22例,治愈率为 86.67% 。[陕西中医,1987,8(1):35]②念珠菌病:取茜草15~20g,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连服12~42天。治疗消化道念珠菌病4例,支气管 肺念珠菌病 1-例,全部治愈。[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5):312]③末梢神经炎:用茜根60g,泡入白酒1000ml中,1周后去渣,每次饮服30~50ml,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39例,均获痊愈。[中国乡村医生,1994,(6):9]④ 白细胞减少症:用茜草30g,煎汤,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可随证加减。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为100% 。[陕西中医,2000,21(3):102]⑤慢性结膜炎:观察组214例用茜草滴眼液,对照组48例用常规抗生素滴眼液。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远期效果,显效率与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74.51% 和94.14% ,对照组为38.89% 和66.67%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6,6(3):148]⑥ 小儿泄泻:用茜草50g,煎煮30分钟取汁,稍冷却至室温(>40℃)时将小儿双足放入药汁中浸洗,揉搓脚心,至皮肤发红(不能过踝),每日2次。共治60例,结果治愈55例(91.7%),好转3例(5%),无效2例(3.3%),总有效率96.7%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4):51]⑦ 鹅口疮:用茜草15~20g,水煎,早晚各1次,连服7~14天即愈。[中国民间疗法,2001,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