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414页(1906字)
【药物出处】:《药性论》
【概述】本品又名黄郁、玉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 longa 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C.F.Ling、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主产于浙江、四川、广西、广东。冬季茎叶枯萎后,将地上茎叶割去,挖出地下部分,抖去泥土,摘下块根,洗净闷润,切薄片;或洗净,干燥,打碎。
【药性】味辛、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行气活血,清心解郁,凉血止血,肝胆退黄。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痛证。如气滞血瘀,胸肋疼痛,每与木香相伍,偏气滞者可倍用木香,偏血瘀者倍用郁金,方如颠倒木金散;若妇女经行腹痛或闭经,常与当归、白芍、香附等配用,方如宣郁通经汤;治胁腹癥块,常配鳖甲、丹参、泽兰等同用。
2.用于温病神昏,癫狂惊痫。如湿温病浊邪蒙闭心窍,神昏谵语,胸脘痞满,烦躁不安,多配菖蒲、连翘、栀子等同用,方如菖蒲郁金汤;若痰阻心窍而致癫狂,惊痫,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常配白矾为丸服,方如白金丸。
3.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倒经,尿血,便血。若肝郁化火,气火上逆的吐血、衄血以及妇女倒经,常配以生地、丹皮、栀子等同用,方如生地黄汤;如热结下焦,灼伤血络所致血淋、尿血,则可配伍生地黄、蒲黄等同用,方如郁金散;如治热毒痢疾,下血不止,则配槐花、甘草同用,方如郁金散。
4.用于湿热黄疸,砂淋。治肝胆湿热发黄,常配茵陈、山栀等同用;治胆囊及胆道结石,可配金钱草、鸡内金、茵陈等同用;治砂淋、石淋,本品可与滑石、木通等配用。现临床用本品治疗急慢性肝炎、胆结石、泌尿道结石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禁服。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温郁金、姜黄、莪术、川郁金块根均含姜黄素、去甲氨基姜黄素、双去甲氨基姜黄素等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广西莪术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姜黄酮、松油烯、姜黄烯、β-蒎烯、桉叶素、樟烯、丁香烯、δ-榄香烯、莪术醇等。广西莪术还含β-谷甾醇、胡萝卜苷及棕榈酸等。
2.药理作用 郁金挥发油对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郁金所含姜黄二酮能明显延长家猪的各期睡眠,作用优于传统安神药“朱砂安神丸”,提示姜黄二酮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郁金挥发油有预防自由基对心肌损伤的作用;郁金能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 ALT升高,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并能通过诱导肝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提高肝脏对超肝毒物的生物转化机能,以增加肝脏解毒功能,并一定程度地对抗或减轻毒物对肝脏的破坏作用;温郁金对未孕或早孕小鼠及家兔离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郁金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早搏:川郁金研粉或制成片剂,初服每次5~10g,每日3次,如无不适反应,加量至10~15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早搏56例,总有效率为65% 。[北京中医,1984,(3):18]② 自汗症:用广郁金30g,五倍子9g,共研细末,每次用10~15g,用蜂蜜调成药饼两块(以不流动为度),分贴两乳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41例,一般用药3~5天即能见效。[中医杂志,1983,(11):52]③ 急性乳腺炎:郁金9g,红枣3枚(温水浸泡去核),冰片3g,共捣成泥状,左侧乳痛塞右侧鼻孔,右侧乳痛塞左侧鼻孔,每日1次,每次用1/4量。治疗乳痛初起未化脓者70例,一般用药2次即愈,有效率达96% 。[江苏中医,198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