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573页(2659字)

【药物出处】:《汤液本草》

【概述】本品又名黄耆、独椹、绵黄芪、绵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ns(Fisch.)Bge.的根。前者主产于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北等地;后者主产于黑江、内蒙古、山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药性】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益脾肺,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毒敛疮。

【应用】

1.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气不摄血,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等。如治脾胃气虚,食少便溏,咳喘气促,倦怠乏力,可配人参、白术、茯苓、炒扁豆、薏苡仁等同用;若气不摄血而致吐血,咳血,便血,崩漏,常配人参、当归、龙眼肉等同用,方如归脾汤;若脾虚日久,中气下陷而致脱肛,子宫下垂等,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配用,方如补中益气汤。本品又常与当归同用,以补气生血,而治气血双亏所致面黄气短,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方如当归补血汤。

2.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痰多稀白,气短神疲,常与党参、茯苓、紫苑、陈皮等同用;或配人参、五味子同用,方如补肺汤。

3.用于气虚自汗。若体弱卫虚,肌表不固而致自汗,常与防风、白术配用,方如玉屏风散;亦可配牡蛎、浮小麦等同用,方如牡蛎散;若气虚阳弱,虚汗不止,可配附子、生姜同用,方如蓍附汤。

4.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所致的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多与防己、白术等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现临床常用于慢性肾炎水肿。

5.用于气血不足之疮痈。如脓成日久不溃,可配当归、川芍、穿山甲、皂角刺等配用,方如透脓散;若疮痈溃后,久不收口,常与当归、人参、肉桂、熟地、白术等配用,方如十全大补汤。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多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同用,方如补阳还五汤;如血痹肢体麻木,可配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同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9~30g。生黄芪长于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炙黄芪长于补益脾肺。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内有积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黄芪苷、大豆皂苷、多种葡萄糖苷、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胡萝卜苷、羽扇豆醇、β-谷甾醇、香豆精、多糖,以及天冬酰胺、刀豆氨酸、脯氨酸、精氨酸、γ-氨基丁酸等,还含有钙、磷、镁、铁等20多种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 黄芪能显着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诱生干扰素,能降低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活性,提高增强因子的活性,黄芪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可与丙种胎盘球蛋白相媲美;有抗衰老作用,能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肺功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动物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对胰岛素性低血糖无明显影响;所含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能增加贫血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恢复正常,并能提高或恢复红细胞的功能;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功能状态;动物试验表明黄芪有一定抗癌作用,能降低癌症发生率,延长存活期;有利尿作用,能减少尿蛋白量,减轻肾脏病变。

3.临床报道 ① 冠心病:用黄芪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4g)24g,加入5% 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天。治疗45例,结果显示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钠泵活性,降低红细胞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1):651]② 萎缩性胃炎:用黄芪注射液(含生药1g/ml)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2次。共治疗50例。结果显效11例,好转35例。[新疆中医药,1992,(4):49]③ 慢性肝炎:用参黄注射液(每1ml含黄芪2g,丹参1g),肌内注射,每次4ml,每日1次。共治疗114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7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 38 例,结果有效率分别为 89.5% 和69.4% 。[中草药,1980,(12):551]④ 慢性肾炎:用黄芪注射液(每1ml含生药1.5g)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各种慢性肾炎47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03]⑤ 系统性红斑狼疮:用黄芪30~90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2~12个月。共治疗17例,结果显效6例,有效11例。[临床医学杂志,1983,(2):34]

附药:

1.炙黄芪Zhihuangqi 本品为黄芪的蜜炙炮制加工品,药性、功效同“黄芪”,但偏于补益脾肺,尤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2.红芪Hongqi 本品又名黑芪、真盘子、岩黄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根。主产于甘肃。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药性、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基本同“黄芪”,可作“黄芪”入药。

3.炙红芪Zhihongqi 本品为红芪的蜜炙炮制加工品,功同“炙黄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