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576页(2072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于术、冬白术、浙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烘干者,又称“烘术”;晒干者,又称“生晒术”。

【药性】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

1.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肢软神疲,常与人参、茯苓、炙甘草同用,方如四君子汤;若脾虚不运,食积不消,气机不畅,脘腹胀满者,则配枳实同用,方如枳术丸;若脾虚日久,阴寒内生,脘腹冷痛,四肢不温,呕吐便泄,常与人参、干姜、炙甘草同用;方如理中汤;若脾虚气陷,久泻脱肛,以及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者,常与黄芪、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2.用于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所致小便不利,水肿,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治小便不利,水肿,常与桂枝、茯苓、泽泻同用,方如五苓散;若妊娠脾虚,面目四肢浮肿,常与茯苓、橘皮、大腹皮、生姜同用。若中阳不足,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短气,常与茯苓、桂枝、炙甘草同用,方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若水饮内停,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昏目眩及耳源性眩晕,常与泽泻同用,方如泽泻汤。

3.用于自汗,盗汗。若气虚自汗不止,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治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或体虚易感风邪,自汗恶风,临床常与黄芪、防风同用,方如玉屏风散;亦可治阴虚盗汗,可用白术分别与黄芪、石斛、牡蛎、麦麸同炒后,将白术研末,粟米汤调服。

4.用于脾胃气虚,胎动不安,常与人参、阿胶等同用;若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吐清水,饮食不下,则须配以人参、茯苓、陈皮等同用;若妊娠血虚有热,胎动不安者,常与当归、白芍、黄芩等同用,方如安胎丸;若妊娠胎漏下血,常与桑寄生、茯苓、甘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痹,肢体酸痛重着,常与防己、薏苡仁、木瓜等同用;若痹证寒湿偏胜者,可配以附子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熬膏或入丸、散。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阴虚内热及津液亏耗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内有α-及β-葎草烯、β-榄香醇、α-姜黄烯、苍术酮、3β-乙酰氧基苍术酮、芹子二烯酮、桉叶醇、棕榈酸、茅术醇、β-芹子烯等。还含倍丰萜内酯化合物、多炔醇类化合物。另含东莨菪素、果糖、葡萄糖、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 3及多种氨基酸。

2.药理作用 白术丙酮提取物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能升高胃液pH 值,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抑制倾向;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白术煎剂口服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白术煎剂和流浸膏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数量;白术挥发油能增强癌细胞的抗原性抗体的特异主动免疫,白术的抑瘤作用,同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能力及对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有关;白术浸膏有显着降糖作用,可比给药前降低40% 。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婴儿腹泻:用白术20g,内金12g,炒黄,研末过筛;苹果1个,连皮置瓦片上用武火煨烂后去皮、核,取果肉50g,捣烂,并与上药混合成糊状。每服15g,每日4次。共治疗45例,结果痊愈25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 。[江苏中医,1988,9(2):15]② 慢性腰痛:取白术30g,炙山甲6g,加入白酒100ml(以浸没药材为度),加盖,加热煮沸后减弱火力,保持微沸半小时,将药液倾出。药渣依上法重煎1次,2次煎液兑合,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剂。共治疗慢性腰痛遇寒湿或劳累加重 243例,均疗效满意。[中级医刊,1982,(6):5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