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677页(1672字)

【药物出处】:《药性论》

【概述】本品又名石榴壳、酸石榴皮、酸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果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性】味苦、酸、涩,性温,有小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止血,杀虫。

【应用】

1.用于久泻,久痢,可单味煎服或研末冲服,亦可配肉豆蔻、诃子、赤石脂等同用;若泻痢属虚寒者,须配以干姜、附子等同用;若久泻久痢而致中气下陷之脱肛,可配以人参、黄芪、升麻等药;本品不仅擅治虚寒久痢,如与清热燥湿之黄连、白头翁等同用,亦治湿热泻痢。

2.用于肠风便血,崩漏带下。治肠风便血,属热者,配侧柏叶、地榆、槐花等同用;属虚寒者,配炮姜等同用。若月经过多,崩漏不止,每与当归、阿胶、艾叶等同用,方如石榴皮散。如治带下清稀属寒者,配干姜、苍术、白术等同用;带下黏稠属湿热者,则配椿根白皮、黄柏、凤尾草等同用。

3.用于虫积腹痛。治蛔虫、蛲虫、绦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可治痈肿疮毒、溃疡久不收口、疥癣、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用量不宜过多,以免中毒。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β-谷甾醇、果酸、桦木酸、D-甘露糖醇、无羁萜、生物碱、碳酸酐酶、石榴皮亭B、没食子酰双内酯、没食子酸、石榴皮亭A和鞣酸物质A,还含苹果酸、熊果酸异槲皮苷、安石榴苷、安石榴秫,还含鞣质、树脂、甘露醇等。

2.药理作用 本品有驱虫作用,石榴皮碱为驱虫主要有效成分,能麻痹绦虫,对绦虫作用最强,而对短小绦虫无效;石榴皮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视神经有特殊毒性作用;石榴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志贺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还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另有降血糖和降血压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急性消化道出血:石榴皮300g,明矾10g。加水溶解后浓缩成1000ml,取上清液备用。口服,每次20ml,每小时1次,连服3次。共治疗89例,结果显效8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 。[中华消化杂志,1991,11(2):76]② 结肠炎:取石榴皮30~45g,青霉素160~240万单位,链霉素1.0g。先将石榴皮放入500ml清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慢火煎至100~150ml,纱布过滤去渣,待药液温度降至30℃ 左右时,再与稀释好的青、链霉素混匀备用,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85,5(3):21]③ 直肠脱垂:取石榴皮、老枣树皮各6g,明矾10.5g,加水煎至300ml,待微温后以棉球蘸洗脱出部分,每日2~3次。共治疗脱肛30余例,治愈24例,有效率80% 。[新中医,1984,(4):34]④ 痔疮:取石榴皮烘干研末,装胶囊中,每粒约0.3~0.5g,每服4粒,日服3次。共治疗45例,痊愈43例,好转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7,(6):40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