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57页(2322字)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月的小婴儿。
【病因】
由不同的病毒所致。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此外,副流感病毒(3型较常见)、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均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少数系由人肺炎支原体引起。婴幼儿易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液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
【流行病学】
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南方则以春夏或夏秋为多。多数为散发,也可有小的流行。与流行性喘憋肺炎不同,没有暴发流行。发病高峰年龄为2~6月,80%以上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率男女相似,但男婴重症较多。
【临床表现】
1.症状 常在上呼吸道感染2~3d以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咳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症状轻重不等,初起时呼吸症状远较中毒症状严重,出现发作性喘憋。体温高低不一,体温与一般病情并无平行关系。有消化道伴随症状,但多不严重。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常伴有吸气性喘鸣,每分钟呼吸60~80次,甚至100次以上;脉快而细,每分钟常达160~200次。有明显鼻扇及三凹征,重症患儿有明显的梗阻性肺气肿、苍白及发绀。
2.体征 胸部体征常易变异。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明显减低或听不见。在喘憋发作时往往听不到湿啰音,当喘憋缓解时,可有弥散性细湿啰音或中湿啰音。喘鸣音往往很明显,偶有笛音等干啰音。
3.X线检查 可见全肺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摄片可显现支气管周围炎征象或肺纹理增粗。不少病例肺泡亦明显受累,有小的点片状阴影,但无大片实变。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在正常范围。病情较重的小婴儿血气分析检查可有代谢性酸中毒,约1/10的病例可有呼吸性酸中毒。病原快速诊断用免疫荧光技术、酶标抗体染色法或 ELISA 等法进行,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病毒分离及双份血清检查,明确病原。
【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者年龄偏小,在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故与其他肺炎较易区别。体检及X线检查,在初期即出现明显肺气肿,也有助于诊断。须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婴幼儿哮喘 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多数是毛细支气管炎,如有反复多次喘息发作,亲属有变态反应史,则有助于婴幼儿哮喘的诊断。
2.粟粒性结核 有时呈发作性喘憋,但一般听不到啰音。尚有其他结核病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抗体阳性,结合X线所见,则结核病可诊断。
3.其他疾病 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硬脂酸锌吸入及异物,都可发生喘憋,有时也须鉴别。
【治疗】
抗病毒对症治疗。同时应侧重以下几点:①增加空气内湿度极为重要;重症病例合理应用雾化治疗对患儿有一定帮助,吸雾后要拍背吸痰。②对喘憋重者首先要抬高头部与胸部,以减轻呼吸困难;遇有明显缺氧时,最好应用雾化器给氧,应连接口罩,或用头罩;对轻度缺氧病例,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用冷空气疗法,也可采用鼻导管给氧。③在喘憋发作期间,宜用异丙嗪缓解支气管痉挛,一般口服约1mg/(kg·次),每日3次。如烦躁明显,可与同量的冬眠灵合用,肌内注射,并可加用水合氯醛加强镇静作用。如效果仍不明显,可以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于数小时内输入。如喘憋非常严重,一般方法难以控制时,可试行徐徐静脉推入5%碳酸氢钠3~5ml/kg,有时可见显着效果。也可试用阿拉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入,或试用东莨菪碱静脉滴注。维生素K3雾化吸入;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喘憋发作,也可审慎试用。④争取多次口服液体以补充快速呼吸时失去的水分,不足时可以静脉滴注补液,一般用10%葡萄糖液,加入少量(约1/5容量)生理盐水。⑤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呼吸性酸中毒;对个别极端严重呼吸衰竭病例可进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加压人工呼吸。⑥并发心力衰竭时及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对疑似心力衰竭病例,也可及早试用。⑦对疑似哮喘患儿可试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无效时不再重复。⑧最近有人试用干扰素雾化疗法,对本病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均有疗效。
【预后】
病程一般为5~15d,平均为10d,治疗恰当时可缩短。近期愈后多数良好,在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中,病死率约为1%,原有心肺疾病和其他先天畸形的婴儿以及新生儿、未成熟儿死亡危险性高,死亡多由于喘憋时间过长,甚至呼吸暂停、呼吸衰竭、非代偿性呼酸,以及严重脱水酸中毒等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