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578页(2040字)

腹痛(abdominal pain)在小儿时期较常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反常的哭闹、面色苍白、出汗、精神差及特殊的固定体位等。儿童对腹痛的定位能力也较差,多以手指脐部,呻吟不止。况且,小儿时期的腹痛一部分属于急腹症的范围常须紧急处理,误诊漏诊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腹痛的鉴别诊断有其重要意义。

【病因】

1.内科性

(1)腹内:胃炎、溃疡病、肠炎、肝胆疾病、肠痉挛、胰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2)腹外:胸膜炎、心肌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精神性腹痛、带状疱疹等。

2.外科性 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嵌顿性腹股沟疝、尿路结石、溃疡病穿孔、急性肠扭转、腹膜炎等。

【鉴别】

1.腹部器官与非腹部器官引起的腹痛鉴别 一般地说,对能合作的患儿困难不大,但对不合作者则不易区别这两类疼痛。首先,应排除肛门、尿道、四肢、腰背的疼痛,特别是肩、髋的疼痛。应使患儿处于比较舒适和安静的位置,然后轻轻检查每一局部,同时保护其他部位不受干扰,在不触动其他部位的情况下,如发现某一检查引起突然哭闹,则可考虑病变在此处而不在腹部。同时注意检查腹部无异常(无压痛,紧张,肿物,肠型,并且无腹胀,肠鸣音正常),又无食欲不佳,呕吐等胃肠症状,可排除胃肠疾病。此外,注意病毒性心肌炎,肝外卟啉病可致急腹痛。

2.腹部器质性病变腹痛与功能性腹痛相鉴别 器质性病变指某器官有病理解剖上的变化。如:阑尾炎、肠梗阻、腹膜炎、消化性溃疡等。功能性腹痛则多由单纯的胃肠痉挛引起。因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痛比较持续,体征较固定,只要病变继续存在,腹痛也存在,有时还可由肠蠕动或暂时的痉挛而引起阵发性腹痛加剧。经过数小时以上的观察与反复检查,始终无压痛,紧张,肿物或肠型,特别是腹部柔软不胀且肠鸣音正常者,多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偶尔出现上述体征而不固定者,只能诊断为功能性痉挛,如消化不良、肠蠕动紊乱、过敏性肠痉挛(过敏性紫癜)以及某些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或卟啉病引起的腹痛。但应当指出,有些器质性病变也可以为肠痉挛的诱因,如黏膜病变、肠粘连以及腹部肿物等皆可引起肠痉挛而致腹痛。

3.急腹症的鉴别 急腹症一般泛指腹部器质性病变而有可能急需外科手术治疗者。从临床症状推测到腹内的病理,大致可分为三组疾病。

(1)阵发性腹痛,同时存在固定的局限性压痛及紧张者 多为腹内器官的局限性病变。如系阑尾炎,则右下腹有固定(固定位置,固定范围,固定程度)的局限性压痛及紧张。如系胆道蛔虫症,则右上腹剑突偏右有固定的局限性压痛及紧张。

一般地说,右下腹压痛时,可以考虑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卵巢、输卵管疾病等。右上腹痛时,则可考虑胆道蛔虫症、肝炎、胆囊炎等。右上腹或心窝部压痛时可考虑胰腺炎的可能性,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检查,做出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2)腹部绞痛,同时存在腹胀、肠型或肿物、呕吐、便秘和肠鸣音亢进者,多为肠梗阻一类病变,如嵌顿疝、粘连性肠梗阻、内疝扭绞、蛔虫团肠梗阻及肠套叠等。后两种病例为肠管内堵塞性梗阻,多可摸到腹内肿物。

(3)腹痛持续,同时存在全腹压痛,紧张,腹胀,肠鸣音消失,多为腹膜炎,一般是阑尾炎等感染灶的蔓延,或系肠梗阻晚期的坏死所引起。少数以腹水为主症的,多为原发性腹膜炎,而有气腹征者多为胃肠穿孔。

4.复发性腹痛的鉴别 是指患儿的腹痛发作呈慢性反复性,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足以影响到小儿的正常活动。复发性腹痛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其中功能性者最常见,约占所有复发性腹痛的95%,如肠痉挛,结肠过敏,精神性腹痛或腹痛性癫痫,肠蛔虫症等。另外少数病例是属于器质性复发性腹痛,如消化性溃疡,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与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等。比较轻型的腹痛最为常见,其特点为发作时间不长(几min至1~2h),并可经常复发而不影响患儿营养与生活。因此,可以先作一般检查观察数周,如症状不减应做钡餐检查,胆道及泌尿系检查,严重者甚至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

上一篇:血尿 下一篇: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