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澳门手册

孙中山与澳门

书籍:澳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南人民出版社《澳门手册》第53页(1603字)

澳门是孙中山早期生活和工作以及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十二日,他诞生在离澳门仅37公里的香山县翠亨村。少年时代常随父兄往返于香港与澳门之间。他在澳门第一次接触西方文化。12岁他随母亲来到澳门,然后乘船前往美国檀香山。17岁到香港学医,澳门成为他往返于香港和檀香山的必经和停留之地。他与好友陈少白、杨鹤龄、尤烈经常议论朝纲,针砭时政,港澳亲友戏称其为“四大寇”。他们常聚会辩论之地——杨鹤龄的澳门寓所,被称为“四寇堂”。1892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应邀到镜湖医院出任新设的西药局首任义务医生,为澳门首任华人西医。12月,他在澳门大街仁慈堂附近(后迁至草堆街)开设中西药局,单独挂牌行医,同时兼任镜湖医院的义务医生。在澳行医期间,他以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享誉港澳。他尤其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再加上态度认真,待人亲切,对贫穷病人免收诊金,赠送药品。但也遭致澳门葡医的嫉妒和排挤,借口他没有葡萄牙文凭,禁止为葡人治病,并不许各药房为其处方配药,极力刁难。1893年年底,他被迫离澳,到广州开展活动。他在澳行医的同时,也秘密在居民中传播革命火种。1892年,他在澳门报刊上发表1890年致香山县退职官员郑藻如的书函,主张效仿西方进行改良。这是当时所能见到的他最早的政治作品。他在澳门与葡人好友印刷商法连斯哥·飞南第合办中葡文版的《镜海丛报》,这是他所从事的重要社会活动。该报从1893年7月18日创刊,到1895年12月25日停刊,共出130余期。他主理中文版,曾刊登过他写的《农学会序》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文章,并报道过革命党的活动。报上社论,大多抨击时弊,新闻大都借题发挥,针砭时弊,在当时影响较大。发行到全国各地及美、日、葡等国,是中国第一份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有密切关系的报纸。由于孙中山在澳门的活动,陈皓东、杨鹤龄、杨心如等革命同志都不时入澳,畅谈时政,策划革命,澳门一时成为革命志士最早的活动地点。1895年,孙中山首次领导广州起义失败,他与陈少白等在飞南第的安排下通过澳门撤往香港,流亡海外,数十年后才再返澳门。辛亥革命后的两年间,他曾两次重临澳门。1912年5月下旬,他由港抵澳,主要目的是取道澳门回故乡,并借此机会接触澳门各界人士。1913年6月,他再次抵澳。这次因其长女孙金琰在澳门病危,他赶来探望,可惜药石无力,爱女夭折于澳门。此外,他此行有着重大历史意义。这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孙中山组织了“二次革命”。6月20日,孙中山与广东都督陈炯明在停泊在澳门附近海面的军舰上会晤,商谈讨袁大事,促成陈炯明于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极大地支持了“二次革命”。辛亥革命后,他一直十分关注澳门。1914年至1916年,他多次派朱执信抵澳筹办军火和印刷传单。1915年,他发表《护法宣言》,同时特派其子孙科到澳门成立办事处,发动在澳海陆军协力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1920年7月15日,“江大”舰响应孙中山号召发动起义,从广州驶抵澳门南湾时被敌军发现,在路环九澳湾搁浅,起义失败。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聘请当年“四大寇”之一的杨鹤龄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又委派其为“港澳特务调查员”。1921年10月2日,澳门葡兵越界枪击中国军队,并拒绝广州护法政府抗议此事,孙中山命令海军派军舰到澳门近海警戒。1922年6月2日,孙中山接见澳门工会代表,支持他们在“五二九”事件中反抗葡兵枪杀澳门工人的斗争。3月,广州政府向澳葡当局发出最后警告,并派军队赴前山一带戒备,支持澳门同胞的正义斗争。1923年2月5日,对孙中山革命鼎力支持的兴中会值理邓荫南在澳门逝世,在孙中山关照下,邓荫南的遗体于1924年10月从澳门运回广州厚葬。澳门一直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基地,他深受澳门同胞的支持和爱戴。

上一篇:二辰丸案 下一篇:澳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