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80页(1883字)
近年来,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对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进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于1980年成立当代社会主义教研室,从1983年起系统开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课程。
1986年4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北京成立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会,并于4月22-25日召开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在初步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围绕下述三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首先,大家认为,开展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它可使我们面向世界,开拓视野,通过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其次,关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科名称的界定及其研究对象,一般认为,“当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着重于现代;“国外”是指除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一词,在这里特指自称信奉社会主义的一切思潮、派别、运动、政党和国家。有的提出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一学科同时也应研究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
第三,对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主张按意识形态分类,可分为三大家:一是世界各国共产党所主张的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所说的共产党,包括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也包括西方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不执政的共产党;二是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三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政党所信奉的社会主义。第二种意见主张按地区分类,可分三大块:一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即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其中包括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欧洲共产主义等;三是第三世界,即南方国家带有民族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种意见,主张按思潮特点分类,可分为发达社会主义、自治社会主义、主体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等数十种派别。第四种意见,主张按多元标准分类,即考虑意识形态、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五类:一是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二是欧洲共产主义;三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步政党的科学社会主义;四是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五是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主义。
对当代社会主义多样性问题的研究,一是讨论了多样性的表现。一般认为主要包括派别和组织的多样性、指导思想或学说的多样性、行动方式或社会模式的多样性、阶级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成效的多样性等方面;二是分析了造成多样性的各种复杂原因:(1)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因而在这些国家里就有不同的社会要求和政策目标,造成了不同的阶级结构和力量对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社会心理因素,从而决定了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面貌。(2)国际关系的演变形成了多样性。(3)由于各民族传统的差异。(4)多样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研究国外社会主义的主要文献有:苏绍智、蔡声宁主编的《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求实出版社编辑的《亚非拉各种社会主义》(1982年)、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苏联东欧研究室编辑的《当代社会主义问题》资料选编。
此外还翻译出版了一些国外社会主义的着作和文章。主要有:杜肖等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与现时代》(〔苏〕П.М.费多谢耶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颜品忠等译的《科学共产主义》第4版(〔苏〕П.М.费多谢耶夫、B.T.阿法纳西耶夫主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梅荣政等译的《科学共产主义基础教程》(〔苏〕B.T.阿法纳西耶夫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长远摘译的《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南〕杜尚·波波维奇,《经济学译丛》1986年第4期)、张中奇译的《国家社会主义》(〔日〕长田五郎,《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第4期)、复旦大学国政系译的《第三世界社会主义》(〔美〕海伦·德斯福塞斯、亚克来维斯克,商务印书馆,1983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