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68页(1440字)

早在1917年,我国报刊上就出现了有关图书馆学的论文(江中考:《图书馆学序论》,《交通日报》1917年6月16日)。20年代初,武昌文华大学以图书馆学设科讲习,开设了一系列图书馆学课程。一般认为,这是我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初步形成的时期。从30年代到40年代末,我国涌现了一批着名的图书馆学家,例如宗荣、沈祖荣、李小缘、洪有丰、裘开明、袁同礼、杜定友、刘国钧、王重民、皮高品、吕绍虞、汪长炳、徐家麟、钱亚新等。他们一方面引进了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与管理图书馆的方法,特别是图书分类编目技术;另一方面又注意研究与继承我国目录学的遗产,撰写了一批图书馆学专着。他们对我国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建国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图书馆学研究曾一度出现过兴旺的景象,对图书馆学理论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文革”期间研究停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图书馆事业日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重视。1979年7月成立了中国图书馆学会。随后,专业与地方图书馆学会相继建立,图书馆学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由原来只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两校设有图书馆学系发展到50多所院校开设图书馆学系(科)。青年专业人才迅速成长,图书馆学研究活动空前活跃。1978年8月至1983年年底,提交给学术讨论会上的论文4000余篇(吴慰慈:《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图书馆学通讯》1984年第4期)。又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10月至1983年底,发表论文共13048篇;而1906年6月至1949年9月只发表论文5358篇(张树华、邵巍:《三十五年来我国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研究进度情况和发展趋势》,《图书馆学研究》1984年第6期)。近两年来每年学术会议交流与刊物发表的论文3500篇左右,有些论文的立意相当新颖。专业着作也日渐增多,建国以来出版的着译有700余种,其中不少是近几年出版的(据《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编辑组初步统计)。这种繁荣景象是历史上少有的。

30多年来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事业建设、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诸方面的研究。“文革”前侧重图书馆技术、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又着力于图书馆理论探讨与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运用的研究。

现从三方面对建国以来图书馆学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系编:《图书馆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81年。

黄忠宗:《图书馆学导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86年。

桑健:《图书馆学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研究组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文集》,198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