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根结线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84页(2005字)
【症状】 桂花根结线虫主要为害桂花的根部。侧根和须根被侵染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根瘤,小的像芥菜子,大的如粟粒,亦有直径达3毫米的。病株须根减少,根尖肿大。根瘤初呈黄白色,后逐渐变成褐色,最后根部成褐色腐烂。地上部生长衰弱,在干旱条件下易枯死。花生根结线虫为害植物已知1700种,常见的有唐菖蒲、仙客来、康乃馨、三色紫罗兰、牡丹、芍药和蔷薇属、波斯菊属和矮牵牛属的一些植物。南方根结线虫常见寄主有蔷薇、鸢尾、仙客来、唐菖蒲、康乃馨、矮牵牛、牡丹、芍药。
【病原】 为根结线虫属的Meloidogyne arenaria(Neal.)Chitwood和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 White)Chitwood。在杭州,桂花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线虫有花生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2种。
花生根结线虫的雌成虫,梨形,大小0.855~0.869毫米×0.621~0.69毫米。会阴花纹呈圆形。弓纹较低平,呈近圆形轮圈,背面圆而扁。弓纹由许多不规则长线条组成,近侧线处锯齿状,侧线上无明显沟纹,只有不规则的断续横纹和一些分叉的线。体末端可见棕黄色的胶质卵囊。卵囊一端与尾部相连,一端露于瘤的外面。每个卵囊有卵300~500粒。雄成虫管状,大小1.74毫米×0.48毫米,口针长0.01725毫米,交合刺1对,长0.0276毫米。雄虫头帽部较平,几乎与头区等宽。口针基部球与针轴连接处无缢缩。雌、雄幼虫均为线形(图9-66)。
图9-66 桂花根结线虫病
1.雌成虫 2.雄成虫头部 3.雄成虫尾部 4.卵 5.幼虫 6.南方根结线虫阴会花纹 7.花生根结线虫阴会花纹
南方根结线虫雌成虫,梨形,大小0.7245~0.648毫米×0.5727~0.5175毫米,排泄孔的位置与口针基部球平行。会阴花纹呈长椭圆形。弓纹高,弓的最上端呈圆形略平或呈卵形,弓纹横线排列紧密,由许多波浪状或锯齿状的短线组成,不连续,横波纹自内缘向阴门延伸。腹纹平而圆,光滑。雄成虫管状,大小1.809毫米×0.0345毫米,口针长0.022毫米,口针顶端钝,针前锥体箭状,基部球略呈珠形,与针轴连接处缢缩。尾末端钝圆,无环纹。交合刺1对,长0.0276毫米。头帽高,唇盘大而圆,中央稍下凹。卵为椭圆形或肾形。幼虫线形,大小为0.3835毫米×0.016毫米。
【发病规律】 病原线虫大多以卵在卵囊内或土壤中越冬。也有以雌成虫在病根上越冬的,可存活2年,在土壤中越冬的仅能存活1年。幼虫在植物内经3次蜕皮变为成虫。世代重叠。在杭州其发生有5个明显的高峰(6月4日,7月24日,8月24日,10月4日,11月14日),不包括越冬代,1年可完成4代。每代历期分别为:约50天、30天、40天、40天。桂花上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地温高低有密切的关系。杭州全年以7月底至8月的地温最高,此时线虫的历期也最短,反之,地温低,历期长。雌成虫产卵于根瘤表面胶质卵囊中,每个卵囊有卵数百粒。1龄幼虫在卵囊中生长发育,从卵囊中外出即是2龄幼虫。幼虫侵入幼根后,由于分泌物的刺激,根组织增大,形成根瘤。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将有线虫的苗或土壤带入无病区。
(2)苗圃或扦插床要用无线虫的土壤和沙,用珍珠岩和蛭石更好。
(3)对可疑的苗床土壤及扦插用地,可用75%棉隆可湿性粉剂熏蒸,每667米21~1.5千克,加水稀释150倍,然后均匀洒于垄沟内,沟深以2~3厘米为好,沟与沟间距约1/3米。施药后覆土踏实,隔10~15天后,在原沟中播种,如气温低或长期下雨,播种要推迟。亦可使用10%克线丹颗粒剂,每667米2用有效成份400克,施药时,先将树冠下3~5厘米深的土扒开,均匀地施入,随即覆土即可。
(4)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有机肥中的放线菌对线虫生长还有某些抑制作用。
(5)在生长期间,用10%力满库粒剂,施于根际周围,每667米23~5千克,沟施、穴施或撒施。
(6)应避免连作,与根结线虫的非寄主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