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内容及发展概况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59页(1396字)

儿童文学研究主要包括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评论三个部分。我国儿童文学研究发韧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20一30年代曾先后有一批论着问世,其立论、研究方法等虽有甚多可议之处,但历史地看,这些前驱者的研究成果,仍不失为留给我们的一份有益的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儿童文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潮的干扰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我国当代的儿童文学研究一直比较落后,理论研究也比较薄弱。“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除了陈伯吹的《儿童文学简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贺宜的《散论儿童文学》(百花文艺出版社,1960年)等少数几本着作外,很少有专门的儿童文学理论和评论着作问世。至今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儿童文学史。

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开始呈现新的景象。对儿童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讨论。长期束缚创作的一些“左”的观点及其影响,逐步得到纠正和廓清。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的人员逐渐增多。我国唯一的一家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于1979年1月正式复刊(该刊创办于1959年,停刊于1963年,其间共出版17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81年初出版了锡金、郭大森、崔乙主编的《儿童文学论文选》。在此前后,还陆续出版了一批儿童文学理论、评论着作,如贺宜的《小百花园丁杂说》(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陈伯吹的《儿童文学简论》增订本(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洪汛涛的《儿童·文学·作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陈子君的《儿童文学在探索中前进》(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编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儿童文学》编辑部的《儿童文学创作漫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蒋风的《儿童文学丛谈》(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鲁兵的《教育儿童的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浦漫汀的《安徒生简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金燕玉的《茅盾与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周晓的《儿童小说创作探索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刘崇善的《给小孩子的大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陈子君、鲁兵、黄庆云等的《儿童文学十八讲》(陕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张锦贻的《儿童文学的体裁及其特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1985年5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由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编着的《儿童文学概论》,同时,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出版了蒋风的《儿童文学概论》。这两部书都是系统论述儿童文学的理论专着。而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概论》除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体裁作系统的阐述外,还重点地介绍和评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历史概貌,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对儿童文学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此外,还对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贺宜、金近等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作了简要的评介。这些着作对活跃我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和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