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33页(1585字)

史学界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时,曾广泛地涉猎到清代的政治和经济。近期研究的重点已从清代的手工业、纺织业和商业方面,延伸到农业、矿业、瓷业、盐业和茶叶等部门。其中,探讨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论着最多。李文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标志是封建雇佣向自由雇佣的过渡,清代前期伴随着庶民地主的发展,在这类经营中也出现了自由雇佣关系,由富裕农民到庶民类型经营地主的发展,正表明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过程和道路(《论中国地主经济制与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刘永成认为,清代前期农民两极分化,一方面,无地、少地的农民从事农业雇佣劳动,另方面,孕育出两种类型的新的经营方式,即佃富农经济和经营地主经济,这是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表现(《清代前期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新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吴量恺认为,最晚在清代乾隆时期的农业生产领域中已经孕育资本主义萌芽(《清代乾隆时期农业经济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清史论丛》第一辑)。持不同见解者认为:明清时代农村中商业性农业虽有所增长,但仍属自给自足的副业生产;在农业劳动力社会形态和地租形式方面虽有些变化,但在农村封建剥削汪洋大海中毕竟是一点微波,谈不上有资本主义萌芽(尹进:《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业中有资本主义萌芽吗?》,《武汉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

明清时代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会发展缓慢?这一问题近年很引人注意,着述颇多,研究者各抒己见,或从政治,或从经济,或同时从两方面进行剖析。如方行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研究》1981年第4期)、洪焕椿的《明清封建政权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历史研究》1981年第5期)、曹三明的《明清封建法制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和晁中辰的《清前期人口激增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等,均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

【参考文献】:

李洵:《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

王钟翰:《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

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1980年。

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

辽宁《清史简编》编写组:《清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

何龄修等:《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周远廉:《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蕴静:《清代经济史简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孙文良、李治亭:《清太宗全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思治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一卷,中华书局,1984年。

何龄修、张捷夫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二卷,中华书局,198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