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时期划分及内涵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58页(1217字)

关于时期划分,有两种意见,1.按社会形态划分,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称作近代。2.按革命性质划分,认为从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属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称作近代;从1919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称作现代。一般沿袭后一种习惯的称呼。

对于思想史研究的内涵,有下列几种不同意见:1.专指政治思想,把这一学科视为政治学的分支,2.指哲学思想,包括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社会观(后两方面涉及政治思想),把这一学科看作中国哲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3.泛指文化思想,它的内涵更为广阔。此观点以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为代表。

【参考文献】:

岩峻、任继愈、朱伯崑编:《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人民出版社,1955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中国近代思想家研究论文选》,三联书店,1957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侯外庐主编:《中国近代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69年。

邝柏林:《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张磊:《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桑咸之、林翘翘:《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

辛冠洁主编:《中国近代着名哲学家评传》,齐鲁书社,1982年。

胡绳武、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

陈旭麓《近代史思辩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朱东安:《曾国藩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