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遗迹遗物的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18页(599字)

探索早期佛教遗迹,是人们关心的课题。有人认为连云港孔望山的一些在50年代调查过的汉代或更晚的石刻属于佛教造像作品。也有人发表了相反的意见,迄今无定论。考古发掘所得年代最早的佛像,有武昌东吴永安五年(公元262年)墓中出土的镂雕立佛的鎏金铜带具,同时在吴和西晋时期的陶瓷谷仓罐(也称魂瓶)和其他器皿上、铜镜的图纹中也常有以佛像作为装饰的作法(宿白:《中国石窟寺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这类器皿和铜镜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的墓中常有发现,说明当时佛教在江南地区已相当流行,但对佛像还不象后来那样崇敬。直到东晋以后,佛教进一步发展,佛像就不再任意用来装饰器物了(杨泓:《关于我国石窟寺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1965年3月)。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魏晋北朝部分),文物出版社,196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三国——宋元考古(上)》。

宿白:《三国两南晋北朝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