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少数民族文字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53页(1574字)

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工作从1950年开始。1956年在贵阳召开的民族文字字母形成问题讨论会,集中讨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民族文字的问题。1957年12月10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为制订少数民族文字方案指明了方向。到1958年,已经帮助壮、苗、布依、彝、侗、哈尼、傈僳、佤、黎和纳西10个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帮助景颇、拉祜和傣3个民族改革了文字。新创制和改革的文字在民族地区试行和推广,受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欢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省已有彝、白、哈尼、壮、傣、苗等14个民族正在试行或推行19种民族文字(其中包括独语拼音方案)。四川省对凉山新创彝文进行认真总结,于1985年决定不再推行新彝文而试行经过整理和规范的原有彝文。彝文规范方案试验效果很好,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凉山地区推行。1980年广西恢复推行壮文,并且把壮文方案中原来的六个非拉丁字母和五个声调符号全部改为拉丁字母,1982年经国家民委批准在广西正式公布推行。从5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集中力量编写《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并且组织一部分研究人员编写语言调查报告和研究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1959年曾出版苗瑶语族和突厥语族两本简志,1979年国家民委建立了国家民委民族问题5种丛书编辑委员会,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列为5种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论述这些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特征,有的还叙述了该语言的方言土语的基本特点和文字使用情况,并附有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对照的词汇表,为语言的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提供了可靠材料。1980年以来出版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共有55种。

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从60年代开始在《中国语文》上陆续刊登。1979年《民族语文》创刊后,每期都发表一篇语言概况,加上国内有关刊物发表的概况,迄今已发表60多篇。《民族语文》编辑部对这些概况加以集中和修订,编成《中国现代少数民族语言》一书,此书共收入10多种语言概况,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报告是依据大量口语材料,在全面系统地分析语言的结构和方言土语特点,揭示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写成的研究着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良的《撒尼彝语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彝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着作。喻世长的《布依语调查报告》,提出布依语不分方言,根据其语音差别的大小只分3个土语,并再分为8个小区,另外,还提供了40个点的语音和词汇材料,及方言地图85幅。瞿霭堂、谭克让合着的《阿里藏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阿里地区藏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及其特点,并与拉萨话进行了比较研究,附有阿里专区7个点和拉萨话的音系、191条语法例句和1638个语词。欧阳觉亚、郑贻青的《黎语调查研究》,根据黎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将黎语分为5个方言,其中有3个方言共有8种土语,代表10个点,书中对各方言、土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附有长篇材料和照片。

【参考文献】:

傅懋勣:《三十五年来民族语文科研工作的发展》,《民族研究动态》1984年第3期。

王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情况》,《民族语文研究文集》1982年。

孙宏开:《藏缅语言研究概况》,《民族研究动态》1984年第3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