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84页(1263字)
中国未来学的基础研究,由下列三个部分构成: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技术方法研究。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未来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未来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中国的未来学研究者认为,抽象的“未来”是不能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人们研究的往往是某个事物的未来。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未来研充对象。秦麟征认为,应把人类的各种未来研究活动作为未来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从事这种活动的规律、理论、方法论、技术方法、社会功能等。它的任务不是从事各种未来研究,而是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未来研究。第二,如何完善未来学的学科体系?秦麟征在他的《顶测科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一书中认为,这种体系既包括人类预测活动发展史、预测科学发展史方面的研究,又包括预测论(基础研究的统称)、应用研究和顶测科学本身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第三,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指导未来研究?我国的一些未来学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不但能够而且必须用来指导我国的现代未来研究,它们应当成为预测论的基础理论。这些研究者围绕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津(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对预测活动(包括未来研究活动)的指导功能进行了探索,研究了它们和获得科学预见的内在联系。
方法论和技术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未来学的方法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未来学的技术方法从事未来研究和预测工作实践然后进行评价的方式来进行的。其中以评价特尔斐技术、时间序列分析、系统分析等技术方法的研究最为常见。近年来,中国的方法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已开始出现创新。较为突出的例子,是我国未来研究工作者邓聚龙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邓聚龙着:《灰色系统理论》,《未来与发展》198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秦麟征:“西方未来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75年第4期。
秦麟征:“未来学”,《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秦麟征:《预测科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张学礼:《怎样科学地预见未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宋健、于景之、李广元:“关于我国人口发展的定量研究”,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第1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译:《来来预测学译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
郑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未来与发展》198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