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79页(1335字)
这是听取和了解国外学者对我国“四化”建设的反映和意见的一种形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科学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从1978年9月-1985年12月,仅上海社会科学院就接待国外学者1273批,计4181人,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英国、法国、瑞典、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瑞士、挪威、印度、坦桑尼亚和日本等国。学术交流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世界形势和科学方法、新学科等领域。来访学者中有的对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积极性的建议和意见。如1982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教授佩蒂威在学术交流中谈了有关美国高利率的看法,建议我大宗外贸交易要做期货保值,免受外币升贬值造成的经济损失。1982年11月,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教授斯密尔对我国能源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1985年4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哈里·哈丁、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上原一庆对于中国经济改革、价格体系改革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介绍了国外的有关情况。在历史学的学术交流中,1980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副教授黄宗智介绍了近30年来美国研究清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情况,谈到了国外新兴学科一农民学的研究状况。同年10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继熙介绍了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特点。1981年10月,日本国立山梨大学副教授尾形勇介绍了日本史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主要课题。1982年6月,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刘广京作题为《30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趋势》的学术报告。在文学的学术交流中,1932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石文安介绍了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有关专题。同年12月,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教授安德烈·莱维谈西方翻译、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情况,并就《金瓶梅》的版本、成书年代、作者思想倾向、艺术成就等问题进行了座谈。1984年11月,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讲师朱利安,谈了“想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地位,认为中西文化中“想象”的异同体现了中国和西方在文学观念方面的差别,涉及民族传统、社会背景、文学理论体系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可以看清中西文学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加强当前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研究。国外学者向我们提供的情况和意见,对我开展学术研究活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几年来,根据研究的需要,派遣学者出国访问和考察的学术活动也不断增多。从1979年至198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出访141人次(包括留学攻读学位的研究人员),其中讲学15人次,参加学术会议29人次,考察研究64人次,友好访问13人次,进修16人次,采访4人次。出访和学术考察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世界政治、世界经济、计量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环境经济、生态经济、企业管理和有关历史、文学、宗教、社会学、新闻、图书、情报资料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有的研究单位与国外有关研究部门建立了研究人员进修、培训、项目协作和图书、情报、资料的交换关系。这对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起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