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777页(2304字)
【释义】:
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种或多种因素异常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停滞。如身高低于同民族、同年龄者平均高度30%以上,或是成人身高在130cm以下者,则称侏儒症(dwarfism)。可为原发性(遗传性),或由内分泌疾患、营养代谢紊乱、骨骼疾患等引起。
【诊断】:
1.原发性侏儒症临床表现
(1)原基性矮小症 此类患者隐性遗传基因的变异使机体组织的生长能力减退,患者出生时体格甚小,以后生长缓慢,骨化中心的发育各部位差异较大,但骨骼比例、面貌及智力发育等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2)体质性矮小症 此类患者与同龄儿童身高有一定的差异,部分患者青春期在正常年龄到来,发育成矮小的成人,部分患者可青春期延迟,但最终身材可与正常人相似。
2.垂体性侏儒症临床表现 垂体性侏儒症是指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或对GH不敏感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可仅有单项GH分泌不足,也可同时伴有其他一种或多种垂体前叶促激素的减少。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继发性垂体性侏儒症 可有如下病因:
1)肿瘤、创伤 下丘脑和垂体附近的肿瘤,最多见的为颅咽管瘤,少见的有神经胶质瘤、松果体瘤、异位松果体瘤等,颅脑外伤或手术损伤垂体,或电离辐射损害导致垂体萎缩等,当垂体损害发生在儿童期,则导致侏儒症。
2)感染 婴幼儿时期各种感染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生长介质合成不足,使GH不能发挥正常生物效应,也会引起侏儒症。
3)原发性GH不敏感综合征 又称Laron综合征,研究发现可能是生长激素受体的细胞外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结合部位的缺陷,此类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正常或增高,对外源性生长激素有抵抗,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降低,故又称假性生长激素过低症。
(2)特发性垂体性侏儒症 约占垂体性侏儒症的60%~70%,男女比例约为2~4∶1,病因未明,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呈家族性,多为单一生长激素缺乏,也可伴有其他垂体前叶激素缺乏。
垂体性侏儒症患儿出生时体形正常,1~3岁后生长缓慢,与同龄儿童身高的差别逐渐显着,骨化中心生长发育迟缓,骨骺不融合,骨龄延迟,但智力发育正常。至青春期年龄,无第二性征出现,无腋毛、阴毛,男性患者无胡须,睾丸、阴茎、前列腺不发育,女性患者无月经,乳房、臀部、卵巢、子宫、外阴不发育。又称为“幼稚性侏儒症”。这类患者成人后,皮肤弹性减弱,但面容仍不成熟,形成特征的“老小孩”模样。
(3)其他内分泌疾患所致侏儒症 呆小症、先天性性腺不发育、性早熟症、儿童嗜铬细胞瘤及醛固酮增多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都可有侏儒表现。
【治疗】:
1.病因治疗 继发性侏儒症应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引起者,应予以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
2.激素治疗
(1)生长激素 人类生长激素对缺乏生长激素的垂体性侏儒症,早期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基因合成的人GH,每日皮下注射1次,每次0.05IU/kg,或每周3次,每次0.1IU/kg,于晚间注射更符合生理性,第一年疗效显着,可增高10~15cm,以后逐渐减弱。部分可产生抗体,最终疗效取决于身高是否接近正常以及骨骼是否已经融合。
(2)雄性激素 苯丙酸诺龙具有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及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如同时合并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疗效不佳时,可在12岁以后使用,每次10~12.5mg,每7~10天肌内注射1次,最初一年内疗效显着,以后逐渐减弱。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能促进卵巢黄体的形成及分泌,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生长活动及分泌睾丸酮,提高性激素水平,有助于骨骼生长发育。因其会促进骨骺融合,最终阻碍骨骼生长,故一般在接近性发育年龄开始应用较好。每次1000~1500u,每周2~3次肌内注射,2~3个月为一个疗程,间歇期为2~3个月,总疗程1~2年。对性腺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男性患者效果较好。
(4)甲状腺激素 具有促进细胞代谢和生长作用,并有协同生长激素的作用。一般应同时合用甲状腺片,每日15~30mg口服。
(5)微量元素 补充适量微量元素锌后,可促进生长介质和生长激素对刺激的反应,增快生长速率。可用醋酸锌,每次15mg,每日2~3次口服,或硫酸锌,每次40mg,每日3次口服。
3.辅助治疗 保证足够的睡眠,有利于GH正常分泌。适当的体力活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等也都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