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呼吸骤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37页(3647字)

【释义】:

心跳呼吸骤停是儿科临床的危急重症,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如抢救及时,仍有可能挽救生命。

儿科心跳呼吸骤停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窒息,被窝捂闷,异物吸入,电击、溺水、外伤、大出血、重症感染性休克、心脏病、药物中毒及过敏、电解质紊乱、心导管检查及婴儿猝死综合征。

【诊断】:

1.临床表现

(1)心跳停止或心跳呼吸相继停止。

(2)颈动脉和股动脉波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

(3)神志突然丧失、昏迷。

(4)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皮肤黏膜苍白或青紫。

2.辅助检查 心电图显示:

(1)心率极度缓慢。

(2)心室纤颤。

(3)心室停搏。

【治疗】:

心跳一旦停止,立即发生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脑细胞缺氧后很快会造成不可逆损害,无论何种原因致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方法基本相同,都应立即积极现场抢救,用人工方法重建呼吸和循环,恢复肺部气体交换和全身血液、氧供应,心肺复苏应同步进行,同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积极查找原因进行治疗。

1.呼吸复苏

(1)通畅气道 施行人工呼吸前应清除口咽部和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

(2)口对口人工呼吸 适于现场抢救,患儿仰卧位,保持头部轻度后仰,托起下颌,保持气道平直。急救者一手将下颌向前上方托起,另一手捏住患儿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对准患儿口内吹气,使患儿胸部稍膨起,停止吹气,放松鼻孔,让肺部自然弹回,气体排出。反复进行,吹气与呼气之比约为1∶2,呼吸频率约20次/min。对婴儿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吹破肺泡。

(3)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可用气管插管后用气囊及复苏器手法予人工呼吸或予呼吸机正压机械通气,给氧量加压大小随年龄而有所不同,无论何种方法压力不应过大。

2.心脏复苏

(1)心脏按压 ①患儿平卧于硬板上,年长儿用双掌法,术者以一手掌根部,手指不接触胸壁,放在小儿胸骨中下1/3处,另一手放在第一只手的手背上,用肩臂之力垂直向脊柱方向有节奏地挤压,使胸骨下陷3~4cm,频率约60次/min,学龄前儿童8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婴幼儿可用单掌或双指按压。小婴儿及新生儿可采用双手围绕胸部,第2~5指并拢置于背部,用双手拇指置于胸前第4肋间水平向背部四指方向按压,使胸廓下陷为1.5~2cm。频率约100次/min。②胸内按压:施行胸外按压10~15min无效应开胸直接挤压心脏,开胸挤压心脏在儿科较少应用。

(2)心脏复苏成功指标 ①摸到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测到血压。②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③听到心音,心律转为窦性。④口唇甲床颜色转红。⑤自主呼吸出现。

3.心肺复苏药物治疗 为促进心跳及呼吸的恢复,在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的同时或1~2min后,即可应用复苏药物,可采用静脉或气管内给药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心内注射,心内注射部位在胸骨左缘第5或第4肋间。穿刺时暂停加压呼吸,心内注射有时可致室颤、气胸等。

(1)给氧 对复苏患者应常规及早给氧,可视为药物使用。先予100%氧,当情况好转后,再调整给氧浓度。

(2)肾上腺素 为复苏首选药,可兴奋α和β受体,较大剂量并增加冠状动脉灌流,以1∶10000肾上腺素0.1ml/kg(0.01mg/kg),可间隔3~4min给药1次,无效时可加大剂量,静脉给药或心内注射。

(3)异丙肾上腺素 可兴奋β受体使心率加快传导加速,但不增加冠脉血流,加重耗氧,在复苏中使用价值已下降,可予0.002mg/kg,静脉注射。

(4)阿托品 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适用于复跳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予0.01~0.1mg/kg,静脉注射。

(5)钙及钙通道阻滞剂 钙剂适用于心搏恢复但收缩乏力,10%氯化钙0.2~0.5ml/kg,最大量10ml/次或10%葡萄糖酸钙1~2ml/kg,最大量2g。因钙离子能致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损害,诱发室颤,已不主张常规应用。而倾向于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硝苯吡啶、维拉帕米(异搏定)等。

(6)碳酸氢钠 应予纠酸,以5%碳酸氢钠5m1/kg,稀释后快速滴。

(7)除颤 对有心室颤动患者应及时除颤。

1)利多卡因 可抑制心室异位节律和自律性,提高室颤阈值。首剂1mg/kg推注无效,5~10min可重复使用,不大于5mg/kg。

2)药物去颤无效可考虑电击除颤,最好由熟练人员操作,除颤前应保证氧供应,纠正酸中毒。

(8)呼吸兴奋剂 常在建立人工通气后以辅助自主呼吸恢复,可选用洛贝林1.5~6mg推注或与尼可刹米交替使用,有协同作用。大量应用可加重神经细胞缺氧。

(9)甘露醇 复苏后常规用甘露醇0.5~1g/kg,4~6小时1次。

2.复苏后处理 心跳呼吸骤停后可造成脑、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及代谢紊乱,虽然复苏使心跳恢复,如不注意防治脑水肿、心律紊乱、酸中毒等仍可造成心跳呼吸再次停止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导致抢救失败,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抢救成功。

(1)病因治疗 寻找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予以相应的治疗。

(2)防治心律不齐 针对原因处理如是否存在药物剂量过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选择毛花苷C(西地兰)静注,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可选用利多卡因,房室传导阻滞可选用阿托品。

(3)防治低血压 在有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保证通气量的基础上可选用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或多巴酚丁胺每分钟5~10μg/kg,亦可选用山莨菪碱(654-2)。

(4)改善呼吸功能 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应注意气道的湿化及雾化吸入,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应用抗生素防治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5)防治脑水肿 脑功能恢复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自主呼吸迟迟不恢复多提示大脑皮质严重受损,应及时防治脑水肿。

1)降温 心脏开始搏动后可予头部降温,用冰毛巾敷头部或冰帽等使头部温度降低。

2)脱水剂 一般先用甘露醇,以后可用甘露醇或呋塞米(速尿)交替,当自主呼吸恢复后仍宜维持应用以防呼吸再停,第一天4~6小时1次,以后酌情给予。

3)激素 选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3~4d后逐渐减量停用。

(6)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复苏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水潴留,应维持出入量负平衡。复苏早期血钾偏高,当应用脱水剂出现利尿后血钾降低,应及时补钾。补钠不宜过多,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复苏后代谢性酸中毒仍未纠正应补给碳酸氢钠。

(7)复苏后若体温过高、肌肉强直、抽搐等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冬眠药物如氯丙嗪、异丙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