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道蛔虫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170页(1085字)

【定义】胆道蛔虫症由于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上腹部剑突下阵发性剧烈绞痛或呈钻顶样痛,伴大声呼叫,大部分有恶心呕吐,痛时喜按;腹部柔软,无肌紧张,无明显压痛或剑突下轻微压痛(有继发感染时,有发热,伴轻微黄疸);可呕吐蛔虫或粪便中有蛔虫卵;间隙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

【取穴】主穴:胆总管点(胆穴与十二指肠之间)、耳迷根、胆穴。配穴:神门、交感、十二指肠、肝,发热时耳尖放血。

【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腹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并不断检查腹部压痛有无腹肌紧张及全身情况。

(2)待止痛后可配合内服乌梅汤或嘱病员摄入30ml酸醋,因为蛔虫怕酸,并不断注意患者大便次数,有无排出蛔虫及数量,急性症状消失后要进行定期“B”超复查,有无死蛔虫残留以防演变成总胆管结石,今后易复发胆道感染。

(3)若病人发烧,呕吐频繁,脱水者应配合输液,白细胞每毫升高达1万以上,全身情况严重黄疸加深,腹肌紧张,提示有胆道化脓性感染。应及早中转手术治疗。

【典型病例】

例1 女,38岁,农民。突然上腹部阵发性强烈性钻顶样疼痛已二天,痛时大叫,震动整个病房,恶心呕吐,轻度发烧,曾吐出蛔虫数条,巩膜轻度黄染。检查:痛苦面貌,痛时蜷曲打滚,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腹壁肌肉柔软,曾应用阿托品、654—2,甚至杜冷丁肌肉注射,皆无效,又应用0.25%普鲁卡因1ml加生理盐水2ml剑突下穴位注射也未见效,后改用毫针胆囊穴及耳迷根穴间隔5分钟才好转,第三天能起床及饮食,热度退尽,第四天出院。

例2 女,45岁。上腹部剑突下阵发性剧烈性钻顶样痛已1天余后半夜来急症,恶心呕吐,吐出二条蛔虫。检查:痛苦表情,腹部除剑突下压痛外,胆囊区亦有压痛,Murphy's sign(+),巩膜轻度黄染,发烧38.6℃,白细胞12000/mm3,全身情况虚弱。在住院过程中进行中西医配合治疗,补液,耳尖放血,抗菌素注射,耳针胆囊穴,总胆管穴,耳迷根无效,追加杜冷丁肌肉注射,皆无效,病人出现发冷寒战,才决定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发现除总胆管有一条蛔虫外,胆囊内也有一条死蛔虫,整个胆系呈严重感染状态内有脓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