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胡子鲇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59页(1125字)

(图1-39) 又名埃及塘虱、埃及胡子鲇。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为热带、亚热带类。1981年从国外引入我国广东省,该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后,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养殖。革胡子鲇肉嫩肥美,营养丰富,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耐低氧、抗病力强和养殖周期短等特点。既适合于池塘单养、混养和稻田养殖,又适宜于家庭小水体密养。革胡子鲇适应性很强,苗种繁育简单,养殖技术容易掌握,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养殖品种。

图1-39 革胡子鲇

1.形态特征 革胡子鲇体表光滑无鳞,黏液丰富,体圆筒形,体前部扁平,后部侧扁。头部平扁,宽而坚硬,头背部有许多骨质微粒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吻宽而钝,口横裂较宽,触须发达,有须4对,以上颌口角触须最长。眼极小,接近口角。鳃腔前上方具珊瑚状的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吸取空气中的氧。体背部呈灰褐色或灰黄色,体侧有不规则灰色斑块和黑色斑点,腹部色淡,呈灰白色。胸鳍具硬刺,粗短而钝,腹鳍腹位,鳍尖超过臀鳍基部;背鳍、臀鳍均长,末端在尾鳍基部前;尾鳍铲状,不分叉,不与背鳍、臀鳍相连,后缘呈半圆环。牙齿发达,鳃耙稀少且粗糙刺手,胃大而肠短。

2.生活习性 革胡子鲇属底栖鱼类,性情温和。白天饱食后喜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长期的底栖生活造成视觉退化,依靠发达的口须和侧线系统、嗅囊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革胡子鲇通过特殊的鳃上辅助器官,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水也不易死亡。革胡子鲇甚至能在腐败的水中生存,但长期生活于恶劣环境,生长会受到抑制,还会发病。革胡子鲇生长适温13.5~35℃,水温低于7℃时可引起死亡。

3.食性 革胡子鲇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捕捉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食;人工饲养时,也食花生饼、豆饼、豆糟及人工配合饲料,喜食家禽和的内脏。革胡子鲇贪食,且食量大,投饲过多会造成摄食过量而胀死,所以必须控制投饲量。同时革胡子鲇又有很强的耐饥力,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喂也不会饿死。

4.生长 革胡子鲇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我国南方每年可养2~3茬。池养条件下,经4~5个月的养殖,当年投放的鱼苗一般能长到0.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亩产量可达5000千克。对于上年越冬的鱼种,第二年普遍能长到1千克,最大个体可达4千克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