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208页(794字)

【定义】妇女在经期前后或经期间,发生小腹剧烈疼痛,每次月经周期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过度倾屈,子宫颈口狭窄,子宫肌痉挛、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可以引起。中医认为: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所谓“不通则痛”。原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

【取穴】主穴:内生殖器、肝、皮质下。配穴:经前期痛加内分泌;经后痛加交感;经期中痛加神门、缘中。

【典型病例】女,19岁,护士。每月行经期小腹胀痛,腰酸痛。今小腹部又发生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脉细数。即用毫针强刺激,上述穴位,5分钟后小腹痛立即缓解,留针15分钟拔针。为防止复发在下次月经来潮前2天治疗,治疗1次,后月经期不再发生疼痛,仅感腰部稍酸,随访2年,痛经不再发作。

【按语】(1)王海燕等报道:治疗须应用王不留行子压于神门、交感、子宫、卵巢、内分泌,配穴为皮质下、肝、脾、肾;对照组:口服去痛片0.5。治疗结果:治疗组54例,显效32例占59.26%,有效15例占27.28%,无效7例占12.96%,总有效率87.04%。对照组:50例,显效26例,占52%;有效14例,占28%;无效7例,占20%;总有效率80%。

(2)据徐州市卫生局报道:用耳针治疗痛经34例,痊愈25例,改善者9例,取得较好效果。

(3)王照浩报道:埋耳针治疗痛经87例,近愈者61例,占70.1%;好转18例,占20.7%;无效者8例,占9.2%,总有效率90.8%。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