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热加工手册

辊锻

书籍:热加工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热加工手册》第602页(6724字)

8.2.1.1 辊锻的实质、特点及分类

1.实质

辊锻是通过装有扇形模块的一对轧辊的旋转运动,借助型槽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锻件的轧制—锻造复合工艺.其工作过程示意如图8-13所示.辊锻与一般模锻不同,一般模锻的工作行程是直线运动,而辊锻是旋转运动;与轧制也有差别,轧制的轧辊整个圆周都是工作部分,而辊锻只是扇形模这部分工作.

图8-13 辊锻工作过程

辊锻的实质是毛坯的连续拔长变形过程,毛坯在高度方向压缩后,除一小部分金属横向流动而使毛坯宽度略有增加外,大部分金属沿毛坯长度方向流动,横截面积减校长度增加,因此辊锻适用于长轴类、板片类锻件的生产,而对复杂形状锻件如带阻尼凸台的叶片,辊锻难于生产.

2.特点

辊锻工艺是轧制、模锻两种工艺的结合,集中了这两种工艺的优点.辊锻和一般锻造工艺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率高.在锤上拔长时,往往需打击多次,而在辊锻上由于锻辊是连续运动的,因此只需辊压几次.

(2)锻件质量高.具有良好的金属流线,产品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校可实现无余量生产,节约金属材料.

(3)模具寿命长.由于辊锻变形是连续静压过程,没有冲击与震动,金属与模具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较少,模具磨损校因而模具寿命长,甚至可以不用模具钢,而采用球墨铸铁或冷硬铸铁制造模具,节约模具钢.

(4)设备吨位校金属是逐渐连续变形的,变形区校因此所需设备吨位也小.

(5)工艺过程简单,劳动条件好.生产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结构简单,对厂房地基条件要求低.

3.分类

辊锻按型槽的作用分为制坯辊锻和成形辊锻;按型槽的数量分为单型槽辊锻和多型槽辊锻;按型槽的形式分为开式和闭式;按变形温度分为热辊锻和冷辊锻.

辊锻的分类、变形特点及应用详见表8-16.

表8-16 辊锻的分类和应用

8.2.1.2 辊锻的咬入条件及前滑

1.咬入条件

辊锻和轧制一样,实现变形过程的首要条件是能否把毛坯曳入两旋转的轧辊之间,而毛坯的这一曳入过程称为“咬入”.能够实现毛坯曳入的条件即为咬入条件.

毛坯在与旋转轧辊接触时,轧辊对毛坯的作用力如图8-14所示,取其中一个轧辊分析,另一轧辊的作用力情况与之相同.

图8-14 锻辊对毛坯的作用力图解

轧辊对金属的作用力分别为总压力P和摩擦力T.将P、T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得Px、Pz和Tx、Tz.其中Pz、Tz对毛坯起压缩作用,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Px阻止毛坯进入轧辊;Tx则力图将毛坯曳入辊中.由此只有当Tx>Px时,毛坯端面才能自由咬入.由图得:

Pr=Psinα

Tx=Tcosα

则毛坯咬入条件为:

Tcosα>Psinα

式中 f——摩擦系数;

β——摩擦角.

故咬入条件可写成:

tanβ≥tanα

即 β≥α

由此可见,只有当咬入角小于或等于摩擦角时,毛坯才能自然咬入.接触摩擦是实现辊锻过程的基本条件,摩擦系数越大越有利于咬入.

钢材纵轧时的摩擦系数f与αmax的数值见表8-17.由于辊锻是在型槽中进行的,且多采用中间咬入的形式,因此辊锻的咬入条件大为改善,一般中间咬入角与端部自然咬入角之间的关系为:

表8-17 钢材纵轧时的f与αmax

α=(1.3~1.5)α(8-8)

式中 α——中间咬入时的咬入角;

α——端部自然咬入时的咬入角.

2.前滑

在辊锻变形区中,金属质点相对于轧辊分别向出口端和入口端滑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分界面,称为中性面,该中性面将变形区分成两部分——前滑区、后滑区,如图8-15所示.在前滑区内模具的切线速度小于毛坯的速度,金属向前滑移,称为前滑.在后滑区内模具的切线速度大于毛坯的速度,金属向后滑移,称为后滑.在实际生产中因为后滑区的毛坯还未最后成形,因此只考虑前滑.金属的前滑使得辊锻后的锻件长度大于模具上相应的型槽长度值.因此,在设计模具时一定要考虑前滑的影响.前滑与辊径、轧件厚度、摩擦系数、轧制温度、轧辊转速、展宽等因素有关,一般用百分数S表示,其经验数据为:

制坯辊锻时,S=4%~6%;

叶片成形辊锻时,预成形道次S=2%~3%,终成形道次S=3%~5%.

8.2.1.3 辊锻力与力矩的计算

1.辊锻力的计算

辊锻时,上下轧辊作用于毛坯上的压力如图8-16所示.在实际计算中常用经验公式或实验数值计算.经验公式为:

P=pA (8-9)

式中 P——总压力,N;

p——平均单位面积压力,MPa;

A——辊锻模在接触弧面上的水平投影面积,mm2

辊锻模在接触弧面上的水平投影面积A可按下式计算:

图8-15 辊锻变形区金属流动速度分布图

图8-16 变形区中单位压力分布

A=bl

式中 l——变形区长度,mm,

R——辊锻模工作半径,mm;

△h——压下量,mm;

b——变形区平均宽度,mm,b0、b1分别为辊锻前、后毛坯的宽度.

成形辊锻碳钢锻件30钢的平均单位压力见表8-18.当锻件材料为合金时,平均单位压力在参考表8-18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制坯辊锻的平均单位压力见表8-19.

表8-18 成形辊锻30钢的平均单位面积压力p

表8-19 制坯辊锻的平均单位面积压力p

注:材料:50钢;辊锻模直径为500mm;h0、h1分别为辊锻前、后的毛坯高度,单位为mm

2.辊锻力矩的计算

总压力与辊锻力臂之乘积即为辊锻力矩.其计算公式为(见图8-17):

M=2Pa (8-10)

式中 P——总压力;

a——力臂,总压力作用点至中心连线的距离.

力臂a可表示为:

a=φl

式中 l——变形区长度,,R为辊锻模的工作半径,△h为压下量;

φ——合力作用点系数,当辊锻件带毛边时φ=0.25~0.30;当辊锻件不带毛边时φ=0.40~0.45.

图8-17 辊锻力矩

8.2.1.4 制坯辊锻

1.制定辊锻毛坯图

辊锻毛坯图的制定与普通模锻大体相同.根据锻件图,采用“截面图”法得到计算毛坯图,然后绘出锻件的截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锻件毛坯图.

2.原始毛坯的尺寸确定

原始毛坯的截面尺寸应按锻件的最大截面选龋当最大截面区段受到辊锻变形时,原始毛坯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为:

Fp=kFmax (8-11)

式中 Fp——锻前原始毛坯的截面积;

Fmax——锻件的最大截面积;

k——截面增大系数.

原始毛坯的长度按体积不变原则计算,即:

式中 lp——原始毛坯长度;

Vp——原始毛坯体积,Vp=F″平均l(1+δ);

F″平均——计算毛坯平均截面积;

l——锻件长度;

δ——与烧损率等有关的系数,一般取δ=1%~5%;

Fp——原始毛坯的截面积.

3.辊锻道次n的计算

辊锻道次n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λ——总的延伸系数,,其中F0为坯料横截面积,Fmin为辊锻件的最小横截面积;

λ——各道的平均延伸系数,一般取1.3~1.7,对于圆(或方)—椭圆—圆孔型系λ=1.3~1.5,对于圆(或方)—椭圆—方孔型系λ=1.5~1.7.

4.型槽系的选择

型槽系的选择参见图8-18及表8-20.辊锻道次如多于两道,可按图示方案重复延续.

表8-20 型槽系选择

5.确定各型槽截面尺寸

按相应矩形法,逐道次计算相应矩形的变形,求出各道次辊锻后的相应矩形尺寸,最后换算为各型槽截面尺寸.

8.2.1.5 辊锻设备、辊锻模结构及模具材料

1.设备

辊锻一般在辊锻机上进行,辊锻机按结构分为悬臂式、双支承式和复合式等三种.

图8-18 型槽系选择

悬臂式辊锻机结构刚性不足,辊锻型槽数一般不大于3,扇形模包角γ≤270°,主要用于制坯辊锻.

双支承式辊锻机刚性好,可用来制坯,成形辊锻,扇形模包角γ<180°.

复合式辊锻机在机架内外两部分轧辊轴上均可安装辊锻模.

2.辊锻模的结构

辊锻时为了便于型槽磨损后修复,辊锻型槽不直接加工在轧辊上,而是做成扇形辊锻模具安装在轧辊上.

辊锻模的固定有以下两种形式:

(1)压块固定.扇形模具用压块固定,用于型槽道数少、角度小于180°的辊锻模,如双支承辊锻机上的模具,如图8-19所示

(2)键固定.扇形模具用键固定,如图8-20所示,用于型槽数多、角度大于180°的辊锻模,如悬臂式辊锻机上的模具.

图8-19 扇形模具用压块固定

图8-20 整体模具用键固定

型槽布置应避开螺钉孔,两型槽间的最小间距大于15~20mm.

3.模具材料

辊锻是连续的静压变形,模具磨损校冲击、震动校因此辊锻模的材料可比锤上模锻模具材料差一些.一般45钢就能满足要求,热处理硬度型槽表面HRC45~50,其余部位HRC34~38,此外还可用球墨铸铁作为模具材料.变形抗力较大时,如辊锻耐热合金等,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可使用5CrMnMo或3Cr2W8.

上一篇:液态模锻 下一篇:热加工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