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古瓷引鉴

三国时期的瓷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5页(982字)

早期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省的上虞、余姚、宁波、绍兴一带,这里是古越人居住的地方。唐代设越州,以州名定窑名,因此,唐代首先将这一带窑群定名为越窑。

三国时(220~265年)的越窑瓷器胎质坚致,优质瓷的胎子呈淡灰色;釉子青亮光润,说明当时的工匠已能很好地掌握还原气氛了。这时器物纹饰较少,只有划或印的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贴塑、模印纹则比较丰富,如在谷仓上贴塑出人物、动物、飞禽、龟、佛像、建筑物、铺首等。另外还有一些雕塑艺术造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捧钵蛙式水注(彩版3)、鸽形杯(彩版4)、灯(彩版5)、兽柄子、跪烛台等。

3.青釉蛙型水注 三国

4.青釉鸽形杯 三国

5.青釉熊形灯 三国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的南京市雨花台长岗村东吴末年墓出土的青釉釉下褐彩绘盘口壶(彩版6),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这件盘口壶有圆弧形盖,回首鸟形纽,壶身为盘口束颈,鼓腹平底。胎子灰白色,釉色青中闪黄。采用堆贴雕塑与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方法,间隔贴塑铺首、佛像及双首连体鸟形系;彩绘人首鸟身的仙人、异兽、持节羽人、仙草、云气等幻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件釉下彩绘瓷,是在成形的胎子上用含铁元素的颜料绘画纹饰后,罩青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的,在中国瓷器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第一次变釉色装饰为彩绘装饰,为唐代长沙窑、宋代磁州窑及以后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绘瓷奠定了技术基础。

6.青釉釉下褐彩彩绘盘口壶 三国

三国时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碟、盒、罐、洗子、盘口壶、钵、盆、水盂、虎子、唾壶、槅、耳杯及为殉葬用的灶、笼、犬、羊、圈、谷仓等明器(1)。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三国吴墓出土的青瓷兽柄虎子,腹部刻有“赤乌十四年(251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另一面正中刻“制宜”二字。前面提到的青瓷熊灯,底部刻“甘露元年五月造”(265年)款,是已知最早的几件带年款的瓷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