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70页(803字)
又称DNA指纹图谱。利用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多态图像进行个体识别的方法。个体的一切性状均由染色体上的一定基因所控制。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细胞基本遗传物质,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一定碱基段的片段。人类的各种血型及其他遗传特征均源于DNA的遗传信息。DNA没有组织特异性,即人体任何组织的DNA都是一样的,但不同个体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此即DNA多态性。法医学应用白细胞、血痕、精斑、口腔上皮细胞和毛根为检材,将有效细胞的DNA提取出来,称DNA指纹图谱或基因的个体性纹图,这是因为它与人的指纹一样,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这一图谱从形态上看是一系列不等距离、相互间隔的多条带组成,其中每一条带代表一个或数个等位基因片段,即代表一定长度的DNA片段。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于谱带数目和位置及密度强弱的差异。DNA指纹图,除了有个体的特异性,还有体细胞稳定性(没有组织差异)和遗传稳定性(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以均等的机会传给子代),所以对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亚历克·杰弗里斯(Alec Jeffreys)首先报道了DNA指纹图,并对一起英国移民纠纷案成功地鉴定了亲权关系,以后又经彼得·吉尔(Peter Gill)和戴维·沃雷特(David Werrett)将该技术应用于法庭科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它突破了常规法庭物证检验只能排除而不能认定的局限。目前我国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辽宁省公安厅刑事科学研究所、天津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等已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但DNA指纹图对检材要求量大,至少需要0.3微克以上完整的DNA,一般需50微升血液,5微升精液,带毛囊的毛发3~5根,而且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费用昂贵,所以在应用上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