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275页(648字)

根据头面部各点软组织厚度的统计平均数,将可塑性材料,粘附在按无名颅骨特征复制的石膏标本上,采用造形艺术的手法,恢复其生前容貌,进行个人识别的一种方法。人的相貌是由颅骨和附着的软组织构成。相貌的基本轮廓、各部位的形状、大小、比例关系等特征,主要取决于颅骨。而颅骨的变化不大,面部软组织的厚度虽然随年龄、性别、胖瘦等因素有变化,但其变化有一定规律。因此,颅骨复容又作为死者亲属、朋友辨认的基础。方法是首先确定颅骨的性别、年龄和面部特征,然后从测定数据中查出相同性别、年龄组的各侧点(测量部位,正中面部有发际、眉间、鼻根、鼻梁、上唇根、人中、颏唇沟、颏隆凸、下颌体下缘;侧面部有眉心、眶下缘中点、下颌咬肌前缘、颧弓突出处、咬肌中心处、下颌角等)的平均厚度,按照颅骨形态即额结节、眉弓、眼眶、犁状孔、牙齿、上下颌的形状,采用塑像的方法,在复制的石膏颅骨标本上填补塑性材料,充当软组织,恢复死者的面貌。颅骨复容可以在未获得或无法获得可疑死者生前照片的条件下进行。复容后让熟悉可疑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进行相貌辨认。如果有可疑死者生前照片,事先不看,等复容完毕后,再与照片比对,进行个人识别。复容的质量取决于颅骨是否完整,各测点的位计数据是否精确,以及雕塑工艺水平的高低。根据目前的研究水平,只能达到大体上的相似,而面貌的细节特征,如眼、口、鼻、耳的形状特征及胡须分布,有无酒窝、皱纹、疣痣、疤痕等无法正确塑造出来。尤其是死者生前的表情和神态也是无法反映出来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