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商业出版社《最新单位消防工作实务全书第三卷》第1411页(12533字)

(一)安全教育的法律依据及其必要性

安全教育亦称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消除事故隐患、创造良好劳动条件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1.开展安全教育的法律依据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后对安全教育工作作出了多次具体规定,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明确提出要加强安全教育。

1954年8月,劳动部在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厂、矿、工地要确立一名主要领导负责;要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制度;要制定操作规程,并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新工人、从事新岗位工人、新操作方法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原有工人着重进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有关的安全规程制度教育;对从事危险性工作者进行特殊安全操作训练;对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等教育;定期考试。

196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其中规定:为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以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对新工人、特种作业人员及在新岗位、从事新操作方法的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职工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

197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1975年国务院《关于转发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的通知》,都明确规定要对工人特别是新工人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和遵守劳动纪律的教育。

1979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为了发动群众做好防尘防毒工作,必须做好宣传教育,既要向群众说明尘、毒危害,又要讲清尘、毒是可以认识和防止的。有的企业不让群众知道尘、毒危害,向群众保密是错误的,必须纠正。有关部门应该利用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传播这方面的知识。”

198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领导,防止企业继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紧急通知》中指出:要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训练工作……

1984年,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的关于开展安全活动的通知指出: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对新职工,特殊工种工人进行重点培训,对专业工种工人考核合格后发给合格证,持证上岗。对企业领导干部,要规定有关安全技术方面的应知、应会内容,定期进行考核。

1995年,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对企业职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相关事项作了全面详细规定。1990~1991年间,劳动部先后颁布的《厂长、经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资格认证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大纲》等法律性文件,对厂长、经理、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作了详细规定。

上述这些制度和规定以法律形式反复强调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开展劳动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依据和思想基础。

2.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安全教育是掌握各种安全知识、避免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生产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可能。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酿成职业危害的主要原因。在构成职业危害的三因素人、机、环境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人又是操作机器、改变环境的主体。在职业危害统计分析中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职业危害的最主要的原因。要使劳动者遵章守纪,就要通过教育,使广大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明白一条最基本的道理:只有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真正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卫生知识,遵章守纪,才能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这是惟一可靠的利国、利民、利厂、利己的办法。

事故本身具有潜在性和隐藏性,在发生前难以察觉,因此,预测事故的可能性,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这需要我们准确掌握已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拟订防止事故的措施,并把这些材料作为安全教育的资料,普及推广这些措施,避免事故的重复发生。因此,安全教育可起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积极作用。

(2)安全教育是企业发展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企业更新、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新设备的复杂程度、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都对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企业因资金短缺,在技术改造上的投入减少,设备、设施的老化日趋严重,安全性大大降低,性能不稳定,这也要求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来保证安全生产。现代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就要求相应的安全技术同时满足生产需要,而安全技术及相应知识的普及则需要安全教育。

(3)安全教育是适应企业人员结构变化的需要。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职工的构成日趋多样化、年轻化。合同工、临时工、农民工并存,特别是临时工和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冒险蛮干现象严重;青年人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与老一辈工人有较大差异,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而不稳定,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较差,技术素质、安全素质有所下降。因此,在企业加强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4)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安全管理的五大基础工作是:宣传教育、法制建设、安全监察、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科学研究。而宣传教育不仅是五大基础工作之一,而且是搞好其他几项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5)安全教育是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的需要。安全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最好方法是运用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安全文化成为职工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人们在生产中的安全行为。安全文化的发展主要依靠宣传、教育。

(6)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群众性的工作,仅靠安技部门单一的培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多种宣传工具和教育手段,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知识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

1.安全生产思想教育

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意义、安全意识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

(1)安全生产意义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及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的认识,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搞清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与促进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发展的关系,奠定“安全第一”的思想基础。

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对自身安全作出的反映和控制,并通过思想、情感、习惯和信念等表现出来。可以说,安全意识是安全的思想方法论,是人们对安全问题认识的心理体验的总和。

安全意识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这种意识的加深和提高也是安全生产劳动实践的结果。由于人们实践活动经验的不同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不同,安全意识就会出现差别,安全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安全效果。具有较高安全意识的人,有较强的安全自觉性,就会积极主动地对各种不安全因素和恶劣工作、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和改造:反之,安全意识较低的人,对自己从事活动领域中的各种危害认识不足或察觉不到,当出现各种危害时,就会反应迟钝。安全意识程度的高低对自身行为的影响将是潜在的、隐含的,也是直接的。

安全意识是人们在长期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要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职工对安全的认识并逐步深化,形成科学的安全观。以安全教育为手段,加强职工对安全的理解,对前人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吸收。

(2)劳动纪律教育。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共同劳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遵守劳动纪律是职工的义务也是国家法律对职工的基本要求。企业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的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开展劳动纪律教育的具体内容。

加强劳动纪律教育,不仅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保证,也是减少或避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血的事实告诉我们,重大事故的发生多数与劳动纪律松懈,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以及违章作业有关。因职工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工伤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0%~70%。为此,全国总工会提出要贯彻“一遵二反三落实”,即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督与协助企业行政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与协助企业行政落实预防伤亡事故各种措施,组织落实人人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做一件好事活动。这些,对于加强劳动纪律教育,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是指对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进行党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党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是安全生产先进经验的总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和法律化。不论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还是组织措施,都是在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只有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被各级领导和工人群众理解和掌握,并得到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才有保证。在此项教育中,要特别认真开展的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教育,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其含义,才能在实践中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特别是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要首先解决好安全问题再生产,切实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关系全局及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把安全视作企业头等大事,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

3.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1)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式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器设备的性能和有关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积累的生产操作技能和经验及产品的构造、性能、质量和规格等。

(2)一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企业所有职工都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企业内危险设备的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气设备(动力及照明)的基本安全知识,起重机械和厂内运输的有关安全知识,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或可能散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企业中一般消防制度和规划,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等。

(3)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是指某一作业的职工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其中包括:安全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定的各种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等的教育。其内容涉及锅炉、受压容器、起重机械、电气、焊接、防爆、防尘、防毒和噪声控制等。

4.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

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研究,涌现出了大量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总结出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先进典型和经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可使职工受到启发,对照先进找差距,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事故教训的教育,可以使干部和职工看到不安全、不卫生的生产给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敦促各级干部和职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在事故处理中,坚持“三不放过”原则,从事故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5.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心理学及劳动生理学等知识随着安全管理的深入开展而被广泛应用。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使各级领导和职工真正从理论到实践上认清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避免事故发生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要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全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

(三)各级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安全教育

1.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管理人员安全教育是指对企业车间主任(工段长)以上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实体,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人员构成、经营方式等均由企业自主决定。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上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的,他们既是企业的计划者、经营者、控制者,又是决策者。他们管理水平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理解的深浅,对安全生产重视与否,对安全知识掌握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状态,因此,加强管理者的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1990年劳动部颁发了《厂长、经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资格认证规定》、《厂长、经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知识培训大纲》,对企业厂长、经理安全教育的内容、目标、考核等作了详细的、法律性的规定。1995年,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教育时间及组织管理作了详细规定。上述两个法规使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度化和法律化。

(1)厂长(经理)的安全教育。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厂长(经理)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厂长(经理)的安全教育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只有通过相应劳动安全管理部门培训,获得资格认可,才可对本企业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厂长(经理)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后,每隔四年须进行一次培训考核,考核情况记入证书中,调动工作时,到新单位仍任厂长、经理职务者,应在到任10天内(遇有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30天),持发证部门的培训、考核、认证登记表到调入地区的考核发证部门验证。

厂长(经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知识培训目标是: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掌握劳动安全卫生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本工厂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决策的能力。

培训教材应采用由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者省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定的统编教材,授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应聘请经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具有授课资格的人作为培训教师。

(2)一般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一般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培训要求为:

①熟悉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不执行上述内容应承担的责任;

②懂得一般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知识,并能针对本单位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③懂得怎样支持专兼职安技人员,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④明确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

(3)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为:

①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120学时;

②安全教育由地市级以上安全监察部门认可的单位或组织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合格者由安全监察部门发给任职资格证书;

③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国家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安全文化、工伤保险等方面的知识,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4)企业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为:

①企业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由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②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本部门、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生产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

生产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一般有:“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四新”、“复工”、“调岗”安全教育等。

(1)“三级教育”。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即“三级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厂级安全教育是对新入厂的工人(包括到工厂参观、生产实习的人员和参加劳动的学生,以及外单位调动工作来厂工人)的厂一级的安全教育,由企业主管厂长负责,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厂级安全教育应包括劳动卫生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等项内容。

车间教育是新工人或调动工作的工人被分配到车间后所进行的车间一级安全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本车间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注意事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

班组安全教育是新工作或调动工作的人到达生产班组之前的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班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遵章守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注意事项,典型事故案例,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内容。

企业新职工应按规定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情况要记录在案,6个月后一般还应进行复训教育,考试成绩要记录。

(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即为特种作业人员。

1991年原劳动部颁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规定中所指的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①电工作业;②金属焊接切割作业(不含锅炉压力容器);③起重作业;④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⑤建筑登高架设作业;③根据特种作业基本定义由省级安全监察部门确定并报劳动部备案的其他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和要求按原劳动部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执行,培训教材由省级安全监察部门统一指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单位的资格需经地市级安全监察部门考核认可。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与发证工作,由特种作业所在单位负责按规定申报,地市级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察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与发证实施国家监察。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离开特种作业岗位一年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须重新进行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原工作。

(3)经常性安全教育。由于企业的生产方法、环境、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及人的心理状态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一次性安全教育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必须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以起到及时提醒、告诫的作用。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月、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流、安全水平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等。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该切实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有的放矢,以加强教育效果。

(4)“四新”、“复工”、“调岗”的安全教育。其中包括:

①“四新”安全教育,是指凡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试制新产品的单位,必须事先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由使用单位对从事该作业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在未掌握基本性能、安全知识前不准单独操作。

②“复工”安全教育,是针对离开操作岗位较长时间的工人进行的安全教育。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工人,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

③“调岗”安全教育,是指工人在本车间临时调动工种和调其他单位临时帮助工作的,由接受单位进行所担任工种的安全教育。

(四)如何搞好全业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50年来我国企业在血的教训面前总结出了搞好安全教育的几项关键因素。

1.各级领导要重视安全教育

原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领导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指出: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对企业安全教育工作负责,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安全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应纳入本企业培训教育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所需人员、资金应予以保证。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安全员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事故教育、安全活动日等安全教育制度。

在职工的三级教育中,厂级教育由企业主管厂长负责,车间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班组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

由上述可见,企业安全教育制度的建立、安全教育计划的制定、所需资金的保证及安全教育的责任者均由企业领导负责。因此,企业领导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安全教育开展的广泛与深入程度,决定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教育计划的实施者和制度的执行者;车间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安全活动的有力合作者,也是车间安全教育的责任者。他们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决定了安全教育计划、制度的实施效果。

总之,搞好安全教育领导是关键。

2.安全教育重在效果

“十次事故,九次违章”充分说明,人为失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全国“八五”期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统计,五年内各类事故死亡数十万人,分析及调查显示,死亡原因中60%~70%是由于人的失误,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通过对某厂事故统计分析得到:建厂40年共发生事故233起,因违章、违纪造成事故达198起,占事故数的84.98%。在76起冲床事故中,因违章、违纪造成的事故占77.64%。因此,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并注重效果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安全教育中应注意:

(1)教育形式多样化。安全教育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样,采取符合人们认知特点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方法。可采用板报、讲演、广播、录象、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也可采用实地演习、模拟演示等形式,使职工感到身临其境,使其眼、耳、口、手、足全身心投入安全教育活动,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2)教育内容规范化。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材要规范化,使受教育者受到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避免由于任务紧张等原因在安全教育实施中走过场。

(3)教育要有针对性。企业不同时期安全隐患不同,安全教育的重点也应有所侧重。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作业时间、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季节、不同气候进行预防性教育,及时掌握现场环境和机械设备状态及职工的思想动态,分析事故苗头,及时、有效地处理,避免问题累积扩大。

(4)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工人是劳动的主体,对工人实施教育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工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及工作中的需求最了解,因此深入群众,了解工人的所需、所想,并启发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工人感到自己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在为安全教育的实施和完善作贡献。

(五)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人的安全价值观,主要是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道德,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安全文化的内层,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是安全行为准则,属于物质范畴,主要包括一些可见的规章制度以及物质设施。

企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增加内部凝聚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2.通过提高职工的安全道德素质和安全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的关系;3.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管理的体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4.不断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企业的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高层次管理人员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2.指导和实施有效的政策和规章,确保实践活动的正确性;3.良好的行为规范、行为监督和信息反馈;4.畅通的上下级关系和高尚和谐的人际关系;5.工作人员普遍重视安全;6.具有良好的纪律和有效的奖惩制度;7.具有明确的授权界限、清晰的接口关系;8.严格的自检、自查制度;9.牢固的科学技术基础;10.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1.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制度;12.良好的职工生存和工作环境;13.科学的资料管理系统。

企业安全文化教育是通过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达到提高安全素质的目的。由此可见,安全文化教育是传播和建立工业文明、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建立良好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建立,为进一步搞好安全教育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倡导和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和科学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成为21世纪安全生产及产业安全的对策之一,其奋斗目标为:

第一,整体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水平,特别是企业领导及决策者的安全管理素质,使人的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和生产过程中人、机、环境的协调等从整体上上一新台阶。

第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重中之重是:全员安全生产遵章守纪的法制观念和安全自律意识。要抓企业IS09000,ISO14000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并使之协调一致。

第三,未来企业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卫生、文明、高效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