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新编经济师实用手册工业企业分册》第299页(2100字)
是一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性活动,是由具有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企业管理专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查明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1.企业诊断的特点
(1)独立性。它是由诊断师(或咨询顾问)独立进行的咨询服务性工作,不受来自企业内外部复杂关系的任何干扰。
(2)参谋性。诊断师并不具有直接的决策权和管理权,诊断的职责在于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并对企业采纳建议的结果负责。
(3)服务性。诊断既是个调查交流的过程,也是培训教育职工、传播现代化管理知识的服务过程。
(4)实践性。掌握实际数据和现场情况,熟悉企业内外部条件及管理特点,始终与企业的领导、职工相结合,这是作出有效诊断的重要前提。
(5)创造性。诊断过程经常碰到新的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而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2.企业诊断的类型(参见表10-6)
表10-6 企业诊断分类
3.企业诊断的一般程序
(1)委托阶段。由企业根据需要提出诊断申请,诊断机构接受委托。或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需要或计划安排,委托诊断机构对指定企业进行诊断。
(2)联络阶段。由诊断机构派出代表与企业商谈课题、计划、合同细节,包括:①通过预备调查,确认诊断课题和类别,明确目标;②确定课题的内容范围,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③制订咨询计划,包括日程安排、组织领导、人员组成、双方职责、费用支付等;④签订合同。
(3)调查阶段。诊断人员深入现场,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分析,对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作出评价和判断,通常分步为:①通过综合调查,弄清问题的细节,分析归类,寻找原因;②分头作专题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③向企业发表或递交中间报告。
(4)方案阶段。咨询诊断的最后成果就是研究决定改善方案,而且是与企业领导共同商定、最后由企业认可的方案,一般又分:①提出改善方案;②评价方案,选择满意方案;③向企业推荐并商定满意方案。
(5)报告阶段。诊断人员在工作结束后应向企业递交诊断报告书,其主要内容包括:诊断人员组成;诊断目的、课题、方法及程序;企业的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改善方案及实现方案的费用、效益预测。其步骤为:①编写报告书包括专题报告;②与企业领导共同修正报告,③举办报告会,发表诊断报告。
(6)实施阶段。诊断小组指导企业实施改善方案:①协助企业制订方案实施的具体计划;②了解方案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4.企业诊断的组织
企业诊断既要借助于企业外部诊断专家的力量,又要有本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协助并直接参加其中工作(如图10-16),才能有效地组织诊断,具体组织有:
图10-16 企业诊断的组织
(1)诊断领导小组。在以外部人员为主的诊断中,一般由诊断机构或企业主管委派人员担任组长,企业领导和诊断业务指导主任担任付组长。其职责是:审定目标、课题、人选、费用开支等,保证诊断活动的进度、质量。
(2)业务指导组。由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管理理论基础的人员组成。其职责是:选定课题、指导诊断、提出改善方案、完成诊断报告书。
(3)专题诊断小组。由业务指导组的指导担任组长。分别负责财务、供应、销售、技术、质量、生产、设备、劳动等专题诊断业务。
(4)服务组。负责诊断组织的联络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
5.企业诊断的准备工作,包括:①向企业提出所需资料的清单;②企业指定参加工作人员和联络员;③选定诊断人员,组织集训;④拟订日程表,制作各种调查表格及调查提纲;⑤对职工进行诊断知识教育;⑥诊断组的接待、服务及合作、联络工作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