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用药手册一》第97页(2334字)

【批准文号】 (92)卫药准字Z-72号

【批准日期】 1992年12月11日

【类别】 中药三类

【剂型】 浸膏剂

【保护期限】 4年,自1992年12月11日至1996年12月10日

【处方组成】 白术、枳壳等

【处方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名老中医岑鹤龄主任医师经验方

【方义分析】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肾关系甚为密切,肾虚则不能气化津液,滋养五脏六腑;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肠道无力传送,乃至大便秘结。本方重用白术为君药,意在以补为主,突出健脾作用,脾健运则能运化水谷,强调运脾通便;方中加入补肾益精之品,肾气充足则能气化津液,滋养五脏六腑,乃“增液以行舟,润肠以通便”之意。枳壳行气宽中,消除胀满,更突出健脾通便之法。

【药理与毒理研究】

1.小排便试验结果表明:明显加快小鼠粪便的排出时间,可软化大便,增加排便次数与重量。

2.对大鼠肠道水分吸收试验表明:能明显促进肠道水分分泌的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其作用与甘油相似,优于生理盐水组。

3.可使家离体回肠的肌张力增高,节律存在,收缩幅度加大,但无强直性收缩。

4.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家兔离体肠肌强直性收缩有对抗作用。

5.对由氯化钡引起家兔离体肠肌强直性收缩有对抗作用。

6.对于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肠管活动抑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7.能增强小鼠胃肠推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

8.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试验表明本品无毒性作用。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虚证便秘,尤其是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腹胀,神疲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临床应用及其特点】

1.经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临床试验389例,显效率64.2%,总有效率90.2%,与果导片、五仁润肠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2.经对脾虚、肾虚、脾肾两虚353例试验表明,显效率为57.8%~67.5%,总有效率90.0%以上。与五仁润肠丸、果导片比较,便秘通对脾虚、脾肾两虚型便秘疗效较好。

3.本方为缓和的通便药,有别于泻下通便药。24h内通便率为57.6%,服药后最短排便时间为1h,排便不伴有腹泻之弊。24h疗效均优于五仁润肠丸、果导片对照组。

4.对干便、先硬后溏便和粪球便的性状改善分别为72.2%,74.4%,87.3%,优于五仁润肠丸,与果导片相近。对排便状况的改善率,除对肛门灼热感改善与果导片相近外,对排便不适感、肛门下坠感的改善均优于五仁润肠丸和果导片。

5.服药4周为一疗程,停药4周后仍维持通便率为34.0%,表明本方对通便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停药1~4周后大便干结等改善率仍在60.0%以上,表明对大便性质的改善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停药1~4周后对排便费力等大便状况的改善率仍保持在71.4%以上,表明对排便状况的改善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6.服药期间,1d1次排便的占64%,2d1次的占28%,3d1次的占8%,停药1~4周内,随停药时间的增长,排便间隔时间也增长。表明对排便次数与排便间隔时间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7.对脾虚腹胀,便后疲乏,神疲气短等脾虚症状改善疗效满意,对肾虚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制剂与规格】 浸膏剂,每支200ml,6支/盒。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20m1,2次/日,早晚服用,通便疗效1~3d为1疗程,远期疗效1个月为1个疗程。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避光。

研制单位:广州中药一厂,广东省中医院

生产单位:广州中药一厂

地址:广州市杉木栏路77号

电话:(020)8832684

邮编:5101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