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储备量的确定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上》第570页(3035字)

前面述及的存货经济采购批量确定,是以存货的耗用量和交货时间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的。但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生产和存货供应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存货的耗用量总是不断变动的,存货的采购也往往不能按期准时到达,如果按照经济采购批量储备存货,势必造成存货的缺货,从而造成缺货损失。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避免缺货损失,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货保险储备量。

保险储备量也称为安全储备量,或安全存量,是指在存货储备中,为避免存货耗用量增加和供应误期造成缺货,超过正常周转储备的存货数量。企业保持一定的存货保险储备量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如果保险储备量过低,则缺乏安全性,可能因缺货带来经济损失;如果保险储备量过高,虽然安全可靠,但又增加存货的储存成本,造成经济上的不合理。因此,应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存货的最佳保险储备量。

存货保险储备量的确定,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存货成本比较法,一种是统计测算法。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存货成本比较法

存货成本比较法,是根据存货耗用量和交货时间的变动情况,分别计算各不同保险储备量下的缺货成本、储存成本及总成本,以确定总成本最低的最佳保险储备量。按照影响保险储备的两个因素的变动情况,在确定保险储备量时,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单纯耗用量变动条件下的存货保险储备量确定;

(2)单纯交货期变动条件下的存货保险储备量确定;

(3)耗用量与交货期同时变动条件下的存货保险储备量确定。

下面举例说明耗用量和交货期同时变动条件下,存货保险储备量确定的具体方法。

例:某企业甲种材料的经济采购批量为400件,订货间隔为20天,订货点为4天,每件储存成本为2元,每件缺货成本为20元。根据材料耗用历史资料统计,在每一采购期内,预计甲材料耗用400件的概率为62%,耗用500件的概率为25%,耗用600件的概率为10%,耗用700件的概率为3%。另根据材料到货时间统计资料,预计按期(3天)到货的概率为60%,提前1天到货的概率为10%,晚一天到货的概率为3%。

首先,计算材料耗用量与交货期的联合概率与缺货量列表计算如下表:

联合概率与缺货量计算表

表中无保险储备的缺货量计算公式为:

缺货量=每日平均耗用量×(规定交货间隔期+提前或推迟交货的天数)-经济采购批量

例如,耗用量为400件时,订货间隔期为20天,每天平均耗用20件,提前1天交货,19天耗用量为380件,尚多余20件,故无缺货。如推迟1天交货,21天需耗用420件,较经济批量多20件,即缺货20件。

同样,当耗用量为500件时:

以此类推,可计算出表中各种耗用量及各交货期条件下的缺货量。

其次,计算各缺货量的缺货成本、储存成本及总成本。

将上表计算的各缺货量,按大小顺序列表计算如下表:

保险储备成本计算

表中,缺货增量成本=缺货增量×单位缺货成本

累积概率=各项联合概率逐行累计之和

期望缺货成本=缺货增量成本×累积概率

储存成本=保险储备量×单位存货储存成本

总成本=累计缺货成本+储存成本

最后,比较各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确定总成本最低的保险储备量。

从上述表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保险储备量从335件逐渐降低到0时,总成本从670元开始逐渐降低,降低到541.9元后,又逐渐增加,最后增加到1,781.7元。当保险储备量为230件时,总成本为最低。因此,230件即为企业最佳存货保险储备量。

2.统计测算法

统计测算法,是根据企业过去若干期间存货实际平均耗用量的标准差和保险系数来确定其保险储备量的一种方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

(1)收集过去若干期间存货耗用的统计资料。如过去-年或半年中的各月实际耗用量资料。

(2)确定保险系数。根据过去存货供应中发生缺货的概率及以后影响缺货的各有关因素的变动情况,确定保险系数。保险系数是保险储备量与平均单位期间耗用量标准差的比率,是反映存货储备安全程度的一个标准。保险系数越大,保险储备量就越大,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就越高;反之,保险系数小,保险储备量就小,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就越低。

(3)计算平均单位时间耗用量的标准差。首先根据各期间的实际耗用量计算单位时间平均耗用量,然后计算平均单位时间耗用量的标准差。

(4)确定保险储备量。根据平均单位时间耗用量标准差和保险系数计算保险储备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保险储备量

di-各期间存货实际耗用量

d-单位时间平均耗用量

n—期数

α-保险系数

例:某企业199×年7月-12月乙材料实际耗用情况如下表:

材料耗用统计表

另经测算,因材料耗用量变动和交货误期,乙材料的保险系数确定为1.85。具体计算如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