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缺乏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78页(3318字)

维生素A缺乏病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眼结合膜与角膜干燥,暗光下视力差及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本病属中医学“眼疳”、“雀盲”等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造成暗适应减退,各系统上皮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引起上皮增生,由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及脱屑。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喂养不当,嗜食偏食,虫积日久,久病虚羸等因素致肝脾肾三脏精气不足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有维生素A摄入不足史或慢性消化吸收障碍史。

二、临床表现

1.眼部症状出现最早。年长儿可见夜盲,婴幼儿则表现为眼干、泪少、畏光、结膜及角膜失去光泽,贴近角膜两侧的结膜出现似皂垢样的结膜干燥斑等。严重可致角膜混浊、软化、溃疡、穿孔和失明。

2.皮肤干燥、脱屑及毛囊角化。

3.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脓尿,还可见生长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浆维生素A测定:低于0.68μmol/L。

2.尿液检查:新鲜中段尿上皮细胞计数>37/mm3,或高倍镜下见到角化上皮细胞。

3.角膜涂片:显微镜下可见角化上皮细胞。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先天性角膜混浊、滤泡性角膜结膜炎等单纯性眼科疾病及一些皮肤疾病相鉴别。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脾气亏虚

夜间视物模糊或不能视物,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气短乏力,大便溏薄或泄下不止,舌苔薄白,脉细弱。

二、阴虚火旺

夜间视物模糊或不能视物,头晕目眩,双目干涩,心烦少寐,潮热盗汗,皮肤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肝肾不足

夜间不能视物。两目干涩,发育迟缓,形体瘦小,肌肤甲错,五心烦热,盗汗,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积极去除病因,调整饮食,给予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2.积极治疗继发感染,同时治疗并存的营养缺乏症,加强护理,安排合理生活。

二、中医分型治疗

1.脾气亏虚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明目。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炙黄芪 山药 党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葛根 炙甘草

加减:双目干涩加枸杞子、生地;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

2.阴虚火旺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枸杞子 泽泻 茯苓 女贞子 菊花

加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加生地、知母;夜寐不安加柏子仁、远志。

3.肝肾不足

治法:滋补肝肾,补益精血。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减。

熟地 黄芪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青葙子 茺蔚子 丹皮 鹿茸

加减:五心烦热,盗汗加生地、女贞子;双下肢无力,行迟加杜仲、膝。

三、维生素A治疗

1.轻症口服维生素A,每日1500ug/kg(5000Iu/kg),总量约每日7500~1500μg(2.5万~5万Iu)。

2.重症可用维生素AD注射液0.5~1ml,肌注,每日1次,3~5日症状好转即可改口服。

四、眼局部处理

可应用消毒肝油滴双眼,用抗生素眼药水防止继发感染。有角膜软化溃疡时予1%阿托品扩瞳,以防虹膜脱出及粘连。

五、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本病属肝肾阴虚者。

2.明目肝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本病以夜盲为主者。

3.补肾养血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本病属肝肾不足者。

六、单方验方

1.疳疾方:黄鳝50g,加香薷适量,加水,文火炖服。用于轻症。

2.新鲜番薯叶90~120g,加水煎服,连服1周。用于轻症。

3.鲜羊肝60~90g,洗净,加谷精草、白菊花各12~15g,加水煮熟,食肝饮汤,每日1剂,连服7日。

七、食疗

1.鲜肝1~2个,沸水中烫20分钟,加佐料调味,连服7日。

2.新鲜胡萝卜,每次3根,加水煮熟后食。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各种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影响一系列细胞因子分泌,而适当应用一定剂量维生素A及同类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使学前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而间断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20万Iu/4~6月),特别是在干眼病流行地区,可显着降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之感染性疾病(如腹泻、呼吸道疾病、麻疹、结核等)也会促进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由于感染性疾病与维生素A缺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目前提倡治疗儿科感染性疾病时,常加用维生素A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