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554页(4042字)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挛末伴有吸气时特殊的鸣样吼声为特征。病程可迁延2~3个月以上,婴幼儿多发,中医学称为“顿咳”、“顿呛”。

〔病因病机〕

百日咳杆菌侵入人体后,在其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引起呼吸道粘膜炎症,产生粘稠脓性渗出物,刺激末梢神经,导致剧烈的痉挛性咳嗽。长期咳嗽刺激呼吸中枢,形成持续性兴奋灶,每遇刺激因素,即可引起痉咳发作。

中医学认为外感时疫、内蕴伏痰。时疫之邪首伤肺卫,进而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造成肺气上逆。

〔西医诊断标准〕

冬春季或春夏之交,2周内有与百日咳患儿接触史。

一、临床表现

病初似感冒,退热后咳嗽加重,出现典型痉咳症状表现及面目浮肿,舌下系带溃疡等症状。肺部缺乏阳性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增高,一般出现在发病第2周,痉咳期达高峰,多在20~40×109/L,最高达100×109/L以上,淋巴细胞分类多在60%~70%。

2.细菌检查:咳喋法或鼻咽分泌物接种于Bordet-Cungou培养基,前驱期阳性率较高。一次培养阴性不能排除百日咳。

3.免疫荧光检查: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鼻分泌物的病原或抗体,前者用于早期诊断,后者多于发病2周后呈阳性。

4.血清学:血清中出现PT及FHA的IgA、IgG、IgM。

〔鉴别诊断〕

1.肺炎: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型湿啰音,X线透视可见点片状阴影。

2.气管支气管异物:根据异物吸入史及两肺不同程度呼吸音降低痰鸣,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或行支气管镜可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初咳期

1.风寒郁肺:恶寒发热,喷嚏流清涕,咳嗽声浊,日渐增剧,面苍唇淡,苔薄白,脉浮,指纹淡滞。

2.风热郁肺:发热咳嗽,咳声亢扬,鼻流浊涕,面红唇多赤,舌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指纹浮紫。

二、痉咳期

1.痰热阻肺:痉咳不已,痰稠难出,咳必作呕,面赤唇红,目睛出血,鼻齿衄血,心烦不眠,舌系带溃烂红肿,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痰饮阻肺:痉咳不如痰热证剧烈,痰液较稀薄,面色苍白,目胞浮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滑,指纹青紫而隐。

三、恢复期

1.肺阴不足:痉咳缓解,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面唇潮红,神烦盗汗,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指纹细紫。

2.脾肺气虚:咳声无力,精神萎顿,面白气弱,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缓无力,指纹细淡。

〔治疗〕

一、护理与一般疗法

应让患儿位于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无烟尘刺激的居室内,饮食少量多餐,频吐者应注意营养补给,痰稠者可用祛痰剂,初咳严重者可适当给镇静剂,有脑水肿可脱水治疗。

二、抗生素

早期使用抗生素如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可清除鼻咽部百日咳杆菌。

三、中医分型治疗

1.初咳期

(1)风寒郁肺

治法:辛散风寒,宣肺止咳。

方药:止嗽散加减。

紫菀 炒杏仁 前胡 百部 枇杷叶 苏叶各10g 生甘草 桔梗 荆芥各5g

(2)风热郁肺

治法:清宣肺卫,化痰降逆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 菊花 连翘 杏仁 蒡子 枇杷叶 前胡各10g,薄荷5g。

2.痉咳期

(1)痰热阻肺

治法:清热泻肺,镇咳化痰。

方药:加味泻白散加减。

桑白皮 地骨皮 知母 黄芩 麦冬 杏仁 葶苈子各10g 川贝母5g,桔梗3g

(2)痰饮阻肺

治法:温肺化痰,理气降逆。

方药:小青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 杏仁 细辛 法半夏 苏子 白芥子 桂枝 白芍 白前 陈皮。

3.恢复期

(1)肺阴不足

治法:养阴润肺,清热化痰。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南北沙参 麦冬 玉竹 桑叶 天花粉 杏仁 兜铃 款冬花各10g,甘草5g。

(2)脾肺气虚

治法:健脾益气,温肺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党参 茯苓 白术 五味子 生甘草 生姜 大枣。

四、中成药

(1)鹭鸶涎丸:每次1丸,每日2~3次,用于痉咳期。

(2)冰硼散:每支0.3g,1~3岁每次1/4支,4~7岁1/2支,8岁以上1支,每日1次,用于舌下溃疡。

五、单方验方

(1)秦皮、百部、天竺子各10g,日1剂,水煎服。

(2)胆汁疗法:新鲜鸡胆汁,加白糖适量,调成糊状,蒸熟服,每日每岁1/2只,最多不超过3只,连服5~7日,如用胆、牛胆则按鸡胆量比例计算用量。

(3)大蒜疗法:紫皮大蒜去皮捣烂,加白糖适量,1日1枚,开水冲服。

(4)马齿苋,鹅不食草,百部,白屈菜,侧柏叶,均可采用单味煎汤服,每日20~30g,连服5~7日。

六、针灸疗法

(1)四缝穴,点刺出粘液,左右手交替,治疗7~14日。

(2)主穴取定喘、天突、配穴取大椎、丰隆,先针定喘后针丰隆,中强刺激,然后在大椎穴拔火罐,痰多时可加丰隆穴,每日1次。

(3)取穴尺泽、合谷、天突、少商、肺俞,中等刺激。

七、推拿疗法

取穴:逆运八卦10分钟,退六腑10分钟,清胃5分钟,揉掌小横纹1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菀皂甙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且维持时间较长。紫菀所含的紫菀酮,对氨雾所致咳嗽有较好的镇咳作用。甘草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缓和炎性刺激而镇咳。甘草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分泌,使痰易于咳出,呈现祛痰镇咳作用。川贝母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具平喘作用,此外其尚具祛痰作用。款冬花煎剂具有止咳、祛痰及略有平喘作用。前胡煎剂能显着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有祛痰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