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68页(2215字)

婴幼儿外阴炎是指婴幼儿外阴由于致病菌的感染而引起的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量多等的临床表现。本病在中医学中可列入“阴痒”范畴。

〔病因病机〕

引起婴幼儿外阴炎的致病菌主要为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少数为阴道异物引起。由于婴幼儿生殖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弱,且易受损伤,故有利于细菌的侵入而发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婴幼儿卫生不洁或外阴部有损伤后,湿热之邪乘机侵入,蕴结于阴器而致。

〔西医诊断标准〕

1.外阴痒痛,分泌物增多。

2.外阴、阴道口及尿道口粘膜充血、水肿或有小阴唇粘连。

3.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涂片查到致病菌或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鉴别诊断〕

1.滴虫或霉菌性外阴炎:均极少见,需要做鉴别时,可通过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区别。

2.蛲虫性外阴炎:特点为外阴及肛门周围奇痒,分泌物呈稀薄脓性,有时可于外阴或肛周见到蛲虫,此外,可通过粪便虫卵检查以鉴别。

3.幼女急性淋病:以局部疼痛、排尿困难为其特征,外阴前庭可出现红肿、破溃,分泌物涂片可找到典型肾形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湿热蕴结

外阴红肿、痒痛,带下量多色黄,小便短赤,哭闹不安,重者阴部粘连。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注意外阴卫生,保持阴部清洁干燥。

2.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每日1次。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化湿止痒。

方药:泻黄散加味。

藿香5g 茯苓皮5g 黄柏5g 黄芩5g 生石膏10g 山药10g 防风5g 栀子5g 甘草5g。

加减:带多色黄,有味加腥草、苍术。

三、局部治疗

每日可于高锰酸钾坐浴后外涂抗生素软膏,如黄连素软膏等。对于局部有粘连者,可在消毒后用手指或蚊式钳进行分离,分离后每日涂擦抗生素软膏,防止再次粘连。

四、其他疗法

(一)熏洗法

1.黄柏20g,苦参、白鲜皮、白花舌草各15g,金银花、土茯苓各10g,每日1次,煎汤外洗。

2.杖30g,土槿皮、苦参各20g,每日1次,煎汤外洗。

(二)外搽法

1.黄柏、黄连各15g,冰片0.5g。共研细末,制成膏剂,高压消毒后外用,每日1次,外搽适量。

2.黄连、青黛、芒硝各15g,冰片1.5g。共研细末,每日1次,涂搽外阴。

五、中成药

1.紫草油:适量摊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2次。功能: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2.妇炎平胶囊:以药品适量外涂,每日1~2次。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带。

六、单方验方

1.黄柏、苦参、白鲜皮各5g。每日1剂,水煎服。

2.苦参、黄柏各10g,荆芥、防风各5g。每日1剂,水煎服。

〔现代研究〕

藿香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组溶血性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较广抗菌谱,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黄柏含多种生物碱,其煎剂和浸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真菌均有显着抑制作用;防风煎剂对枯草杆菌有强烈的抗菌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