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腹膜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147页(3751字)
盆腔内生殖器官的严重感染扩散波及到盆腔腹膜,使盆腔腹膜产生炎症改变,称为盆腔腹膜炎。盆腔腹膜炎多与其他的盆腔器官感染同时存在,尤以输卵管炎最为常见。以下腹痛、发热为临床特征。本病散见于祖国医学的“带下”、“热入血室”、“症瘕”等病症中,也可属“妇人腹痛”范畴。
〔病因病机〕
盆腔腹膜炎大多继发于盆腔生殖器官的炎症,其病原体通过血行或淋巴系统扩散或直接蔓延等方式波及盆腔腹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并少量浆液纤维性渗出,形成盆腔内脏器之间,各脏器与肠管、大网之间的粘连。当有大量脓性渗出液时可形成散在的包裹性脓肿。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邪毒侵入胞脉,与败血搏结,使胞脉气血阻滞,冲任损伤而致。
〔诊断标准〕
1.有盆腔器官感染的病史。
2.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体温高达38℃以上,脉搏明显加速,唇干等。
3.妇查:宫颈有举摆痛、触痛明显,盆腔组织似有水肿感,并有剧烈触痛。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可达2~2.5×109/l,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沉加快,可达20~30mm/小时。
5.后穹窿穿刺抽出炎性渗出液。
〔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穿孔:多无盆腔器官感染病史,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麦氏点压痛明显,腰大肌及结肠充气试验为阳性,体温升高多在腹痛之后,穿孔后以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为主要体征,妇科检查则多无异常所见。
2.异位妊娠或卵巢黄体破裂:二病均可引起急性腹痛并可能有发热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但多有腹腔内出血及贫血貌,甚至有休克体征。异位妊娠尿HCG为阳性。后穹窿穿刺抽出陈旧血可明确诊断。
3.卵巢囊肿蒂扭转:本病多有肿瘤病史,常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发生腹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查患侧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多不明显。妇查可于一侧附件区触及肿块,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热毒炽盛
高热寒战,下腹疼痛剧烈、拒按,恶心呕吐或腹胀满,口干喜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如脓,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少或频急,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弦数。
二、热毒内陷
高热神昏,谵妄狂躁,斑疹隐隐,或喘咳,或腰痛尿血,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红绛,脉细数或微弱。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应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半流食。
3.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4.高热可物理降温;腹胀严重可予胃肠减压。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瘀。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大黄10g 丹皮15g 桃仁10g 赤芍15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红枣20g 败酱草20g 薏苡仁20g 元胡10g 川楝子10g
加减:尿频、尿急、尿痛加车前子10g(包) 泽泻10g 通草5g;便燥腹胀满加芒硝10g 枳实10g。
2.热毒内陷
治法:清荟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清荟汤合五味消毒饮。
玄参10g 生地15g 麦冬15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竹叶心5g 丹参15g 黄连1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野菊花15g 犀角粉3g(冲)。
加减:神昏谵妄或昏迷不醒,上方煎水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三、西医治疗
1.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后穹窿穿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致病菌不清时,可选庆大霉素及甲硝唑联合用药,也可予先锋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用药后如疗效明显可不予更换,如用药3~4天仍无明显疗效,则应及时更换抗生素。
2.手术治疗:当盆腔腹膜炎有脓肿形成且脓肿位置低已达盆底,可行后穹窿切开引流。当盆腔脓肿形成并破裂时,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情况下,行开腹清除病灶。
四、其他疗法
1.中药灌肠疗法:虎杖30g,红枣30g,乳香、没药各10g、加水浓煎至100ml,保留灌肠,日1次。化瘀解毒。用于急性输卵管炎及腹膜炎。
2.中药外敷: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五两,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二两,天花粉十两,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煮、热敷下腹部。清热解毒。用于急性炎症、炎症浸润期。
3.中药透析:可用丹参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用治疗仪、直流电透入,日1次,连用10天。活血化瘀。用于盆腔内有脓肿形成者。
五、中成药
1.金鸡冲服剂:6g/袋、1袋/次、2次/日冲服。清热解毒、通经活血。用于急性炎症。
2.妇科千金片:4~6片/次,3次/日口服。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用于各种炎症。
3.安宫牛黄丸:1丸/次,2次/日口服。芳香开窍,清热解毒。用于急性炎症高热者。
六、单方验方
1.鱼腥草:30~60g(鲜加倍)水煎服。清热解毒。用于妇科急性炎症。
2.马齿苋10g,蒲公英50g,水煎服。清热解毒。用于急性盆腔腹膜炎。
七、食疗
1.生大黄末15g、鸡蛋5个,将鸡蛋去蛋清、每个鸡蛋加生大黄末3g,煮熟。每于晚睡前服1个,连用5天(体弱便稀者大黄末减量)。清热凉血化瘀。用于治疗盆腔腹膜炎脓肿形成期。
2.败酱红藤粥:败酱15g、红藤15g、粳米50g、红糖适量。先将红藤、败酱水煎成浓汤去渣入粳米煮成粥,加入红糖食之。每日1剂,连用3~5天。清热解毒,消痛排脓尚有扶正作用。用于盆腔有脓肿形成时。
八、推拿
取气海、中极、关元、天枢、中脘、归来三阴交、阴陵泉、肾俞、脾俞、俞下等穴。取俯卧位,用手掌按摩腰部,至皮肤发热,再取仰卧位,用指振法在气海、中极等腹部穴位进行治疗,再提拿足三里、点按三阴交、阴陵泉至酸胀。有除湿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证明,大黄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如厌氧菌、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链球菌等,并且有解热、抗炎作用。大黄多糖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生地有升高血压,利尿的作用,中剂量的生地有强心作用;竹叶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有利尿作用,尚有解热作用。